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4日 星期

让山里娃在家门口读好学
龙游发力农村义务教育

□本报记者 金 澜

通讯员 叶志仪

带球过人,起脚,射门……一道弧线,球应声入网!伴随着欢呼声,龙游县詹家小学605班学生龚游嘉来了个全场跑,还忙不迭地向观战的同学致意。自从暑假学校开工改建球场以来,他就一直期待凹凸不平的黄泥操场能穿上“绿衣服”和“红裙子”,从此每天都可以上场踢球。

龙游共有47所义务教育段学校,但只有8所位于城区,其他零散地分布于各乡镇。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这些村校普遍办学条件简陋,生源和师资纷纷外流,学生择校和教师进城热居高不下。

如何让更多山里娃在家门口读好学,已经成为龙游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为此,该县加大投入,实现每五年翻一番,狠抓硬件设施,让功能齐全的数字化实验室、平坦的塑胶跑道、藏书多多的图书室等,逐渐成为村校的标配。

坐落于灵山江畔的龙游县寺后小学3年前还属于“老破小”,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楼甚至连独立卫生间都没有。而随着1000多万元县专项改建资金的到位,3年来,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米标准塑胶跑道、创意满满的课程教室、干净整洁的独立卫生间等陆续出现在了师生面前。前不久,寺后小学刚承办了一次衢州市级的教研活动,古色古香的书画教室、现代感极强的科学实验室……一个个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室让200多名前来观摩的教师啧啧称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该县中小学校园塑胶跑道覆盖率达96%,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91.3%,100%的学校构建了校园家校联系系统和校园安防系统,90%以上的学校建成微门户平台,“城乡学校硬件设备一个样”已成为现实。

除硬件快速升级外,龙游县还力争打破传统农村学校“千校一面”的格局,要求各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挖掘特色项目、培育学校特色、凸显特色学校的“三步走”战略,逐步形成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态势。

几天前衢州市民广场举行了“千支竹笛奏响中国梦”大型演奏会,来自龙游县夏金小学的学生们大显身手,100个孩子齐上阵,演奏了4支曲子,引得观众连连叫好。校长吴荣华告诉记者,该校是中国竹笛特色教育学校联盟成员单位,“竹笛携带方便、成本不高,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培养孩子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非常适合农村孩子学习”。经过3年多的摸索,该校已走出一条以竹笛教学为载体的特色艺术教育之路。

针对农村教师普遍存在研修难的问题,2014年,龙游县将39所农村义务教育段学校分为5个课改共同体。各校同年级同学科教师联合备课,共拟教学方案,定期召开交流会,分享教学收获与带班心得,这让不少教师受益匪浅。

“共同体就像是个充电站,让我有机会接触到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思维得到了发散。”寺后初中数学教师徐瑞说,以前因为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一度让他很是苦恼。去年,徐瑞从共同体其他教师那里取了经,在课堂上推行分组式自主学习。如今,学生课堂举手发言率提高了近六成,学生间互帮互学的氛围越发浓烈。在前不久举行的衢州市农村优质课比赛上,他勇夺一等奖。

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后,龙游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又有了新目标。该县教育局局长邱子龙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争取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品位,同时优化教育布局,着力探索“县管校聘”和“校长组阁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推行名校带教薄弱校,追求城乡教育高水平均衡,努力办好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力争早日实现教育现代化。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