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17年12月1日 星期

“无证”时代,职业学校技能评价如何转型


□本报记者 胡梦甜

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是职业学校促进学生专业成长、评价其职业技能水平的一个途径。“双证”(即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必须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制度,也一度成为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但近年来,不少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下降。2013年至2017年,人社部连续7批次集中取消了434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削减比例超过70%。

自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改革以来,伴随着一片叫好声的同时,也引来一些职业学校的担忧:职业教育的“双证”制度与取消职业资格证书之间是否存在冲突?职校生的就业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无证”时代,职业学校技能评价如何转型?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取消“鸡肋”职业资格证≠无证

“取消70%以上的职业资格证,是否意味着未来将进入‘无证’时代?”不少教师表达了这样的困惑。

“取消职业资格证并不是否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度需要根据时代变化不断革新。”中国就业促进会副会长陈宇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一些地方、部门、行业自行设立的职业资格有2000多项,职业资格种类繁多、交叉重复现象严重,这使得证书的权威性大打折扣。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特级教师王姬对此深表认同:“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一些原本需要经过特殊培训和严格考试才能被认可的技能,如今已成了正在消失的岗位或大众化技能;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较低,参加培训和鉴定的人员只需支付费用即可取得。”

“国家取消含金量低的‘鸡肋’职业资格证,保留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是对职业资格制度的完善和优化。”杭州市开元商贸职业学校教师谈笑说道,“事实上,职业资格证仍然是当下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凭证。”虽然国家层面取消了一些职业资格证书,但在该校,外贸专业学生仍然要考取国际商务单证员证,电商专业学生要考取电子商务师证,商经专业学生要考取中级营业员证、营销师证。

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作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每年承担着2万余人次的社会培训任务和2000余人次的校内技能培训任务。“虽然许多职业资格证书被取消了,但相关技能考试并未取消,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在不断更新完善。”该校培训部负责人陈侠告诉记者,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不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为目的,坚持以技能为导向。学校将技能考试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未达标的学生原则上不予毕业。

目标是引导一种科学的评价观

“如果你没有漂亮的教育背景和实习履历,那就趁毕业前多考几本证书吧,找工作肯定用得上。”几年前,中职生王凯得到了一位师兄这样的“忠告”。“证多不压身”成了很多中职生的信条。有学生甚至担忧:“如今,可考的证书少了,是否会影响就业?”

谈笑坦言,一些学生为了考证本末倒置,花费大量时间、金钱考取资格证,在找工作时却没有显现出优势,反而错过了学习专业课、实习的黄金时期。一些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考证需求,以考证内容为授课大纲。“取消一批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为了考证而考证’的状态,使得学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习、实践和考一些更有含金量的证书中去。”他建议,学生可以结合自身专业,参加行业公认的知名企业的培训和考证,比如阿里巴巴的企业电商认证,只要业内认可即可,不一定要国家部门发证。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是否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能否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人,不是靠一本职业资格证书决定的。”王姬说道,“在技能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其实企业更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才,在一专的基础上再具备其他技能,而不是样样精通的全才,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一个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

在陈宇看来,取消多余的职业资格证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引导一种科学的评价观。“取消多余的职业资格证,不仅打破了职校生就业创业的壁垒,也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了一种新的视野,呼应了国家所倡导的‘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理念。”

新形势倒逼学校建构

多元技能评价方式

对于一些专业设置涉及取消职业资格证的职业院校而言,这是一个突然又不易跨过的挑战。采访中,记者发现,个别学校的相关专业因此陷入了无证可考的窘境。某些学校进而规定学生必须考取相近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维持“双证制”。于是,就出现了旅游类专业的学生无论是学餐厅服务还是客房服务的,都一窝蜂地去考茶艺师的场景。

“如果说以往还有职业资格证书能让学校在技能评价上‘偷偷懒’,面对新形势,职业学校不能固守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评价学生的技能水平。”王姬如是说。

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探索多元化的技能评价方式。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的工业产品设计专业,以项目考核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专业技能考核体系。每个子项目的阶段考核均参考行业、企业技能的执行标准进行,大的项目制作考核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评价,通过多元的考核方式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学校还邀请行业专家制定项目考核的要求和标准,以确保课程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实用性。考核合格后,学生可以取得相应的行业认证证书和学校颁发的技能级别证书。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学分由课程学分、岗位实习学分、奖励学分组成,课程学分又分过程学分和考核学分,兼顾过程和终端。不仅如此,学校还引入技能鉴定第三方,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行专业的检测。

在瑞安市职业中专教育集团学校,每一门专业课都有不同的评价指标。专业技能操作模块课程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安全卫生意识、资源设备使用情况等,专业基础理论课注重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教师会及时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结果录入学校数字化平台。“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对教学质量进行动态追踪分析,也方便师生随时查看评价结果,调整教学进度,及时解决教与学的短板。”校长谢炳冲说。

“对于学生的技能评价,不应集中在‘点’(即一次或几次考试)上,也不能集中在‘线’(一段时期的评价)上,而要注重‘面’。”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校长郑天顺说道,“评价一个学生需要很长的动态过程,我们的评价不应局限于校内,而要打破时空边界。”学校每年都会向江山金陵大酒店输送一批实习生,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以此确定学生成绩。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