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2月1日 星期

在更平衡更充分上有新作为 提升人民教育获得感


□衢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徐朝金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矛盾作出了伟大论断,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当前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对高质量、高水平教育的热切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且发展不均衡之间的矛盾。在新时代要回应老百姓的呼声,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关键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以改革思维破题,以新思路、新举措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目标。

弘扬传统文化,把准育人方向。十九大报告不仅强调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还重点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抵制西方文化糟粕进校园,另一方面要发挥教育在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衢州作为南孔圣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大力推进“儒学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真正让儒家文化可知、可感、可学、可做。要把儒家文化与“美丽校园”建设相结合,在校园内树立孔子塑像,在楼名、路名、走廊、墙壁的设计上呈现儒家文化,营造儒风习习的育人氛围,使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相得益彰。

关注教育公平,回应民生关切。十九大报告在强调抓好各学段教育的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就要求教育部门不仅要重视校内教育,还应该关注到老百姓比较关切,但由于长期以来体制机制、人财物保障所限没有跟上所带来的校外教育问题。比如学生放学放假后的监管空白,一直是困扰很多家长的大难题。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谋划学生的“托管”服务工作,依托校园和社会资源,探索符合地方实际的延时服务方式,因地因校制宜,积极开办“四点钟学校”。同时要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探索学校教育与农村文化礼堂合作发展模式,搭建“文教互哺”平台,变农村文化礼堂为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农村小班化教育第二课堂。目前,衢州已有35所学校开办“四点钟学校”,累计建成农村文化活动场所400多个,下一步要进一步拓宽服务路径,做好扩面文章。

搭乘网络快车,推进精准教育。十九大报告特别提出要“办好网络教育”,这是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时代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变革、新挑战,“共享理念”“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办好网络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互联网+教育的高度重视。当前,网络教育对各地各校来说正处于同一起跑线,互相之间差距不大,谁思想上加以重视,敢于先行先试,谁就可能抢占先机。对衢州这样的发展中地区来说,网络教育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以“深化教育大数据应用年”为抓手,着力破解教育资源不足、师资保障不力、教学效率不高等问题,大力推进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育,努力突破教育现代化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等一系列教育改革瓶颈。(下转第2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