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教经纬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

郑荣权:我想把光明带给更多盲童


□本报见习记者 邵焕荣

在近日举行的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创业大赛中,温州大学盲人大学生郑荣权凭借作品《在黑暗中追逐光明:我的盲校教师之路》,获得了职业规划类(本研组)总分第一,并荣膺一等奖。颁奖仪式上,郑荣权说:“几年前,我从盲校中走出来,现在我想回到那里,做一名盲校教师,带着更多的孩子走进大学。”

郑荣权患有先天性眼球震颤,残余视力仅为0.05,几乎看不见东西。2015年,他通过普通高考考入温州大学,就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专业,成为我省第一位盲人大学生。

“荣权将来更适合走哪条路?从他进校开始,我们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学业辅导员孙德升说,“通过两年的观察,我们发现他喜欢与人交流,善于表达,逻辑思维能力强,有做教师的天赋。”于是,结合郑荣权的天赋和专业,教师们建议他做一名盲校教师。

对郑荣权来说,回到盲校,既有报恩的“私心”,也是一种责任。“我现在的成长,离不开盲校十多年的培养,同时我更加明白一名好的盲校教师对视障学生们的重要性。”郑荣权说。

对于成为盲校教师,郑荣权有着独特的优势。“我比普通老师更了解视障学生,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我知道他们想什么,怕什么,我更可以用自己的经历帮助他们。”郑荣权说。前不久,台州的小刘(化名)找到了郑荣权,他本是一名优秀的初中生,然而在中考之后视力便急剧下降,高一没上一学期就不得不休学治病。在过去的一年里,这个原本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和家人一起奔波于各家医院,怀着期许走进诊室,又带着失望跨出院门。郑荣权告诉小刘的母亲:“看不见或看不清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你的儿子依然优秀,你要对他有信心。”他对小刘说:“现在,你的父母还没有从这个巨大的打击中走出来,你必须用实际行动做给他们看:虽然看不见了,但我还能行。盲只是不便,不是不幸。”经过一番促膝长谈,小刘一家人对未来又充满了信心。之后,小刘又重返校园继续求学。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盲校教师并不简单,专业能力、教学方法、综合素养缺一不可。刚进入大学时,郑荣权的专业成绩并不理想,“大学期间的学习与高中不同,没有盲文教材,只有电子版教材”。不过很快,郑荣权就在学校的帮助下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并总结出了一套学习方法。“课堂上,我会随时请同学们帮我读黑板和幻灯片上的文字,课间我会主动向老师请教课上没有听懂的问题,并找他们要课件,在课后利用电子教材进行复习。”郑荣权说。在过去的两年中,郑荣权顺利地通过了各科考试,专业成绩也不断进步,大二下学期的智育成绩更是名列年级第二。同时,他还凭借自己的努力加入了由温大各专业优秀师范生组成的“教师教育溯初班”。

特殊教育有特殊的教学方法,郑荣权也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他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特殊教育导论》,结合自己的思考,申报了特殊教育相关课题,并成功立项为校级重点课题。今年7月,郑荣权还参加了在南京举行的“海峡两岸视障教育学术研讨会”,并作为唯一的在校生在大会上发言交流。

郑荣权告诉记者,不久之后,他就要到浙江省盲校做见习教师了,最近正在准备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郑荣权说:“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课,让孩子们对未来有信心,教他们如何学习、如何沟通、如何融入社会……然后再带着更多的‘郑荣权’走出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