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青云
新学年伊始,几乎每一所中小学都会在课程设置上颇花心思。其实,校园里还有一类课程设计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那就是基于图书馆的衍生课程。图书馆就像是一所学校的浓缩版,蕴藏着无穷的教学资源。在优化环境、促进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学校在图书馆课程建设上还能做些什么,以满足教育教学进一步的需要和学生需求呢?
承载活动做起“大阅读”
在大多数中小学,校园图书馆更像是一个原点,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创造出很多“周边”,形式丰富、内容多彩。正是这样基于图书馆课程的阅读活动,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成功地把教师和家长变成了图书馆的粉丝,成为了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孩子们可以天天来这里吗?”新学期开学,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义乌小学的“阅读酷跑”开跑仪式在校内童源书屋举行。一年级新生和家长牵着手走进书屋,一起跟着教师学习绘本阅读。“阅读酷跑”书单根据难易程度分成12种,每16本图书为一站,涵盖了数学、科学、品德等各个学科领域。每个站点寻找中国文脉上极具影响力的一位文学大家作为守关者,按年代由近及远排列,如冰心、叶圣陶、曹雪芹等,最后一站的守关者是大教育家孔子。书屋里不但配齐了“阅读酷跑”清单上的所有书目,还提供与守关者相关的书籍。每学期阅读8本书,是该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底线。到了期末,闯关成功者便可在酷跑手册中盖上极具象征意义的酷跑纹耀印章。“阅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校长朱华英没事儿的时候最爱到童源书屋里去转转,“孩子们看着书,不时皱皱眉头或者微微一笑,那就是世上最美的风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学校,都将图书馆阅读课程和语文教学紧密相连。比如平湖中学此前刚结束的首届名著阅读马拉松挑战赛,就由该校语文教研组和图书馆联合策划。赛事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图书馆借阅室,高一年级160名学生要在200分钟内读完一本9万字名著——巴西作家保罗·柯艾略的小说《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第二阶段学生各自回到教室领取答题卡,参加时长为30分钟的测验。“学校有个‘大语文’课程群,图书馆相应设有两个专门的语文阅读室,里面的书籍由语文教师专门挑选,这几年,学校与图书馆联合推出‘读整本书’活动,规定图书名目和时间,并在相关的考试中设置阅读题目,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副校长周爱民说。
宁波市奉化区实验小学图书馆则专门开辟出古诗词专架,学生在《穿越古今 飞扬诗心》阅读综合实践课程活动手册的引导下,参与诵诗、写诗、画诗、演诗等活动。副校长李秀蕾告诉记者,她理想中的图书馆,是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心目中的那本书,她正着手策划一门新课程,以查找方法为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图书馆里找到心仪的书籍。
从书房到“课堂”
2015年5月20日,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与应用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拓展图书馆使用功能,利用图书馆举办学术讲座,展示师生作品,开展教研、学习交流活动。学校图书馆名正言顺地走上了从学生书房到“第二课堂”的发展之路,不仅影响着本校学生,也辐射到周边群众。
衢州第二中学在6年前就提出打造“伟大的图书馆”目标,将图书馆和立德树人、全面深化课改相结合,不断拓展学校图书馆的外延。图书馆全年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从上午7点到晚上9点。1~3楼都是自习室,1000个座位敞开式摆放。这里不论是周末还是假期,都坐满了来学习的学生,还有不少家住周边的市民也会特地赶来自习、看书。学校会在周末安排一场电影为大家播放。
图书馆还设有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每天晚上都有心理教师值班,学生有需要可以得到专业指点;而科技创新中心、信息学团队辅导中心,也会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辅导。校长潘志强说:“图书馆里那份自由舒畅的阅读气氛和自我选择的阅读取向,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我们希望学生在高中时就能提前感受到大学图书馆的氛围,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也有利于让师生的人生始终充盈着书香。”
温州翔宇中学的瓯江书院开放半年多来,系列课程还在完善中。目前已完成的有“柏拉图《理想国》精读”,配备自编读本一册。学校计划将本校大咖级教师整合起来,开出高水平系列课程,比如“《庄子·齐物论》细读”“自然科学通识课”“古希腊罗马哲学初步”等。书院还按需要引入网络课程,同时培养学生成为课程的设计者甚至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