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学前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7年6月2日 星期

没有屋顶的“教室”


没有屋顶的“教室”

□本报记者 朱 丹

走进“丛林探秘”,孩子们可以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他们拿起小铲子、网兜等工具搜罗昆虫,探索蚯蚓的足迹、观察蜗牛的特征;“丛林消防队”中,“小小消防员”“医护人员”“管理员”分工协作,跟随着不断变化的游戏情境习得消防知识;在“啾啾工地”,孩子们发挥想象力搭建城堡、拼插汽车等;他们还可以“租”上一辆“啾啾专车”,骑着它到任何想去的地方……

每周三上午,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的孩子们都会特别期盼,因为一踏进幼儿园,他们就可以玩最喜爱的“庭院游戏”。“这时候,孩子们不再以班级为单位,而是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户外区域进行游戏。”园长郑秀凤领着记者走进一个又一个游戏区域,她由衷地感叹:“没有屋顶的也是教室!”

事实上,这也是留下幼儿园教师团队在探索园本课程——“野趣课程”时所达成的共识,他们将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的学习称之为“蓝天教室”。据悉,除了每周一次的庭院游戏,“野趣课程”还包括每月一次的“野趣项目”以及每季度一次主题式“野趣活动”。

得益于场地大、绿化多、品种丰富的自然优势,留下幼儿园为孩子们亲近自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场所。在依山坡地而建的园舍里,教师们基于儿童的视角,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有趣的“坡坡乐园”,开展各种各样的斜坡上的活动。“我们发现,‘不好玩’往往容易导致‘学习其实没有发生过’。”郑秀凤告诉记者,当她看到孩子们在“坡坡乐园”所体验到的快乐,愈加坚定了给园本课程增加点“野味儿”的决心。

于是,“庭院游戏”应运而生。教师们根据园舍内大树、旱溪、沙池、石头地、小草丛等户外生态环境开发了12个活动项目,包括“丛林探秘”“丛林消防队”“沙水部落”“啾啾秀场”“乡野人家”“翻山越岭”等。在郑秀凤看来,相比传统游戏,“庭院游戏”更注重内容的均衡性,涉及了健康、社会、艺术、科学、语言五大领域。

对孩子们来说,幼儿园外的竹林、茶园、溪沟也都是他们的“秘密基地”:他们把竹林当成“野战区”,在这里爬竹子、翻跟斗、匍匐穿梭;他们在茶园里捉虫子、挖“宝贝”,总是能够发现自然的秘密;他们挽起裤脚进溪沟捉小鱼、捡石头……这些是“野趣课程”中每月一次的“野趣项目”。就在刚刚过去的春季,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爸爸妈妈前往“秘密基地”,开展了一次“茶园野趣”主题活动。他们先是走进中国茶叶博物馆,近距离接触“茶文化”,了解茶叶历史。随后,在体验采茶的过程中,来自小一班玥儿的奶奶亲自为他们展示炒茶过程。“哇,好香呀!”精通茶道的丁丁老师还用现炒的茶叶给孩子们详细演示了沏茶、赏茶、闻茶、饮茶等茶道工序。正是受到这次活动的启发,教师们把它延伸到了教室里的区角游戏,如大班开设了颇具民族特色的“开心茶馆”、小班开设了江南韵味十足的“茶餐厅”。

“眼看着夏天近了,我们正在着手准备‘夏天的故事’主题活动。”负责每个季度“野趣活动”开发的教师沈佳举例说,她和同事们设计了“清凉水世界”和“昆虫大搜罗”活动。“通过把握四季时令,开展适宜的主题性‘野趣活动’,不仅能让孩子体验大自然的变化,还能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生活。”随着四季更替,“野趣活动”犹如竹子生长一般,每到一个季节就有一次节点性活动——春之播种、夏之嬉水、秋之收获和冬之冰雪。

“没有亲近泥土的童年,不是真的童年。”“带孩子去野外撒欢,留下无穷乐趣。”“走进蓝天下的教室,把自然还给孩子。”……如今,幼儿园的家长们也越来越认同“野趣课程”的自然教育理念,并和孩子、教师一起参与到课程评价中。“我们希望,通过家长调研访谈、体验式亲子游戏、预约式家长开放日等评价方式,让课程更加‘野趣’无穷。”郑秀凤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号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