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6月6日 星期

乡村小学低段生活识字任务群协同优化路径研究


●针对乡村学生起点差异大的问题,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学情,确保其在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最大化发展。

□淳安县大墅镇中心小学 余文彪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生活识字任务群为低段识字教学提供了生活化路径,然而在乡村学校的教学实际中面临挑战:教材中常见的城市生活场景与乡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脱节,统一的教学任务难以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且识字教学常孤立于核心素养体系外,缺乏有效的跨学科协同。为破解这些难题,提升乡村识字教学效率并促进学生素养融合发展,本研究以一年级生活识字为例,探索分层、游戏、生活协同教学策略。

一、构建三维动态分层模型:精准定位与差异化进阶

精准诊断是分层的基础。我们综合运用日常观察(如“校园汉字寻宝”活动辨识标牌上的汉字)、结构化前测工具(生活汉字认读诊断表,设置“实物匹配—字词组合—场景应用”三级测评梯度)和成长追踪档案(可视化呈现个体识字发展曲线),构建多维评估体系,科学划分学生层级。

基于诊断结果,教师将学龄前儿童的识字能力划分为萌芽期(识字量<20)、发展期(识字量20~40)和拓展期(识字量>40),并设计对应的三级进阶任务链:萌芽期侧重具象化认知;发展期强化符号化联结(如制作“家用电器身份证”);拓展期则聚焦系统化应用(如“校园导航师”挑战项目)。

学生掌握新字就可以在“识字能量树”上增添“绿叶”,当“绿叶”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升级成“果实”,积累达标(如“30片绿叶+5个果实”)可以获“乐学卡”及跳级资格。

将每周“闯关加油站”与“能量树”并轨,实现层级双向流动(基础层达标可升,拓展层未完成则降),并辅以“汉字互助角”(如部件拼图游戏“氵+工=江”)为学困生提供补偿支持。

实践数据印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学困生识字量平均增长率达122%,作业主动完成率从67%升至92%。

二、融入游戏化驱动机制:激活兴趣与深化实践

为响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的要求,我们深挖教材生活情境资源进行延展与再创造。

例如,教学《小书包》时,教师将课后习题转化为“文具收纳盒”游戏,让学生在实物上贴对应的词串卡片;又如,教师将《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开发为“家庭树小管家”游戏,学生按辈分(树枝)粘贴家人(树叶)并介绍给大家。

游戏化机制将知识学习转化为通关游戏。例如,教学象形字《口耳目手足》时设计“汉字手指秀”,基于会意字构字规律设计“汉字拼图”游戏链等。

为真正实现“生活即教育”,我们将识字教学从课堂延伸至校园、家庭和社会,贯通课内外学习场域。

核心策略是结合乡土资源创设真实场景并构建分层实践任务。设计识字记录册,引导学生通过图画标注、实物贴纸、情境照片等多种形式建立“实物—汉字—语用”联结。例如在“认识蔬菜”主题活动中:基础层要求学生拍摄标注蔬菜名称(含方言);发展层要求学生分类整理标签并朗读农谚(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创意层要求学生用树枝拼贴进行“田间识字赛”,并用乡土词汇造句。

同时,以汉字构形特点为切入口创设探究主题,如“偏旁探秘”活动引导学生记录校园中的木字旁汉字,制作“汉字小树林”或“汉字成长树”(树叶状卡片书写字、音、词)。

三、实施差异化评价模式:适配需求与激励成长

此外,过程性评价采用“三阶记录法”:日常观察记录游戏参与度;作品归档收集生字卡、剪贴画、照片、自评表等;家校联动通过家庭识字观察表记录生活场景中的认读表现。

“三色法”直观反映学生的学习状态:绿色(能自主认读、组词、说句)、黄色(能认读需巩固组词,安排同伴互助)、红色(认读困难大,需教师或小导师辅导)。配套“转色加油站”机制,黄色转绿获“进步星”,红色转黄得“加油包”。与前述游戏化奖励机制(如“乐学卡”)紧密关联,形成有效反馈链,有力支持学困生逐步“转绿”。

趣味化、分层化评价机制的实施下,使低段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认读能力获得提升,切实达成了以评促学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