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5月13日 星期

高校终身学习项目给出来,公众更要学起来


●高校开放资源只是起点,公众要更加主动地参与终身学习。

□李 强

日前,2025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其间,由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国家开放大学等6所高校牵头,400所高校参与的“智启未来·学润人生: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行动”开启,共推出近700个终身学习项目。

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化,通过设计系统性、可操作的公共学习项目,推动全社会成员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持续参与学习活动,并将其转化为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动力。项目化,往往意味着更稳定、更持久、更有带动性。盘点本次推出的终身学习项目,“菜单”不可谓不丰富,涵盖乡村振兴、数字技术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能源电力等多个前沿和民生领域,覆盖农民工、乡村教师、退役军人等多个群体;学习方式也特别灵活,包括夜校、云课堂、送教上门等。项目有特色、辐射人群广,带给公众的则是多样化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高校肩负着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使命,也在积极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共享优质资源、引领学习方式变革,成为全民学习的赋能者、终身学习的促进者、美好生活的助力者。北大依托其深厚的人文社科底蕴,开展“知行助梦·赋能农民工成长”行动,助力农民工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北师大聚焦中西部脱贫县教师能力提升,开展“筑梦乡村·赋能教师”计划,助力乡村教育发展;华师大的“阳光成长·教育护航”行动,关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通过组建学习共同体、教师与家长共学、开展亲子活动等方式,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指导……越来越多的高校“捧出一颗心”,只为让公众实现“学习快乐、快乐学习”。

如果把一个个项目“掰开揉碎”,更能读懂其背后“特别的爱”。以“‘梦圆365’社区融合型夜校”为例,其致力于为社区居民提供全年无休、全龄友好、全程免费的公益技能培训,以“技能提升+文化赋能+就业促进”为核心,项目覆盖14个社区,通过“需求调研—课程定制—就业对接”的闭环服务模式,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学艺,开启了幸福“夜生活”新模式。

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相关工作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国家正着力打造面向个人、面向城乡、面向全民的全天候、全场域、全覆盖终身学习服务体系,针对终身学习的走心项目在不断上新。高校开放资源只是起点,这样的活动搭建起覆盖城乡、贯穿老中青的全维度终身学习网络,系统性破解终身教育的难题,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多元化学习需求,公众更要看过来、学起来,真正走近项目、了解项目、拥抱项目,更加主动地参与终身学习。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