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柯槟
AI时代,高等教育需要着力破解学生技术依赖与思维异化问题,致力于学生的心灵启智及辩证思维能力培养。以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构建“理论认知—实践应用—价值塑造”三维培养体系,为培养具有辩证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实践路径。
新一代AI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正在重塑工业设计教育的结构与方法。智能辅助设计常态化、数据驱动创新精准化,以及人机协同创作的广泛应用,正在塑造全新的教学生态和人才培养模式。智能推荐系统能够精准匹配教学资源,自动化评估平台提升了设计成果反馈效率,生成式AI工具扩展了创意探索的边界。然而,这些技术革新也暴露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面临着深层次挑战。
教学实践表明,过度依赖AI工具可能导致学生设计思维的“空心化”现象,例如在课程作业中学生出现“智能生成依赖症”的倾向。这一现象主要反映出三方面困境:一是,AI工具的“黑箱效应”降低了认知深度,使学生容易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思维惯性;二是,数据算法的“信息茧房”限制了创新视野,使设计思维面临“技术理性僭越人文价值”的风险;三是,“AI幻觉”可能导致学生在复杂应用场景中无法有效识别AI生成信息的真实性,影响其独立判断能力。
辩证思维是一种以动态、全面、矛盾分析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在智能技术与人文价值的碰撞交融中,辩证思维已成为设计人才的核心素养,它强调在技术应用的“工具理性”与设计创新的“价值理性”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维度。
一是认知维度,即构建起“技术批判—价值研判”的双向认知框架。通过解析智能设计系统的工作原理,使学生既能掌握参数化建模的技术优势,又能洞察算法偏见可能带来的设计趋同现象。结合大数据分析提升用户需求捕捉精度的同时,也需关注数据滥用可能带来的个性化侵蚀风险。
二是实践维度,形成“人机协同—创意主导”的创新能力体系。在工业设计项目实践中,引导学生合理定位AI工具的角色,使其成为创意的辅助者而非替代者。例如,在智能家居设计课程中,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优化方案的同时,需完成“技术可行性、人文契合度、商业可持续性”三维评估,以加强设计方案的全面性。
三是价值维度,树立“科技向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经典案例教学,使学生理解工业设计不仅是技术实现的过程,更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例如,在适老化产品设计中,强调技术突破的同时,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面对智能技术持续变革的教育新格局,工业设计人才培养需构建“技术素养与人文精神交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新模式。例如,将辩证思维培养纳入新工科建设标准,制定明确的能力评估指标,系统化、规范化开展思维训练;探索“人类教师—AI助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合理运用智能工具的同时,有效发挥教育主体性;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真实项目锻炼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运用辩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理论教学层面,创新“技术哲学+设计伦理”课程模块。开设人工智能与设计伦理特色课程,采用苏格拉底式诘问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度思考“智能算法是否消解设计原创性”“数据驱动如何平衡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等命题。
实践训练层面,构建“基础—提升—突破”三段项目实训体系。基础阶段开展AIGC作品双盲评审,培养学生的技术批判意识;提升阶段组织人机协同创意工作坊,增强AI技术应用能力;突破阶段实施社会责任型设计项目,如为老年群体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以提升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评价体系层面,建立过程性思维评估机制。设计辩证思维能力评价矩阵,从技术理解深度、创新维度广度、价值判断高度三方面,通过设计草图、决策路线图、伦理审查报告等方式,实现思维过程的可视化评估。
(作者系嘉兴南湖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