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舒玲玲
一阵机器人飞行的嗡鸣声,打破了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原本宁静的氛围。作为浙江大学“产学研创一体化”的新型创新创业综合体,这里已然成为医疗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共融机器人、空中机器人等多种类机器人的聚集地。
4月22日上午,记者随“创新创业看浙大”主题调研团走进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探营包括石虎山机器人创新基地在内的多个实验室、创新基地和创客空间,深入挖掘浙大如何将“会读书的人”培养成为“会创造的人”的基因密码。
学科交叉 本研贯通
重量仅40克,却能完成对脑电、眼电、肌电、心电等指标的一体化监测,结合AI辅助分析算法,还能精准出具临床指导性建议和诊断依据……睡眠障碍患者在胸口佩戴多导睡眠监测仪,无异于给自己做了一次“动态心电图”。
这是杭州神踪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发的高精度睡眠监测设备。因为小巧便携,可远程监测、精准采集、快速研判,这款从浙大Cookie创客空间走出的多导睡眠监测仪,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投入临床使用。
既懂医学知识,又懂工程原理,还能熟练掌握电子仪器硬件知识,以及嵌入式软件编程、脑机接口及人工智能等知识,“从实验室到场景落地,我们依托浙大多学科交叉优势,构建起医工融合创新链”。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读博士、神踪科技CEO王肃杰说,学校还为他们提供了跨学科导师资源及市场化对接服务。这也是他们的设备能做到全国睡眠监测医疗器械领域销量第一的竞争力所在。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浙大就将“交叉驱动”作为学科建设的指导方针,组建“人工智能+医学”的学科交叉团队。浙大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为了培养具备基本医学、工学、信息学交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还联合行业企业和三甲医院组成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群,引入企业高管、技术高工、临床医生担任创新创业导师,形成“三师+”育人机制。
“我从大三开始就加入导师孙煜教授的课题组,一直从事脑机接口相关领域的研究。”王肃杰说,学校这种本硕博衔接贯通的长周期科研训练,不仅让他对行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深厚的技术积淀,也让团队培养起超强的信任和默契,帮助公司平稳顺利地度过了初创期。
为了将学科“创新力”、科研“硬实力”持续转化为育人“强动力”,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能力和跨学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教师团队还会将自主研发的高端控制装备及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仿生机器狗、空中机器人等创新成果转换为教学工具,主动融入课堂、融入学生科研训练项目。坚信给学生充盈的自主空间是创新的源泉,浙大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将基础知识面宽、拓展思维强作为人才创新性培养的重要原则,着力培养“T型”学生,以专业学习的深度、跨学科学习的宽度,实现未来职业领域的广度。
赛创融合 实战促学
早在中学时期,刘健宇就开始研究机器人,了解到浙大有一支非常厉害的Hello World战队,便早早地立下了“考浙大、进战队”的志向。2023年,他成功考入浙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并顺利加入战队。“整个大一,除了上课,我基本上都在实验室里画图设计,再根据图纸把机器人造出来。”刘健宇说,他们有空时还经常打比赛,每年至少开展4场模拟赛以获得实战反馈。
得益于战队“传帮带”传统和以赛促学机制,年轻队员们的成长都很快。到了大二,刘健宇接过队长的重任,并率队在2024年跻身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Master机甲大师总决赛全国四强,帮助战队第4次拿下该项赛事的一等奖。“既要死磕技术优化,也要统筹70多人的分工,这种双轨思维重塑了我的工程视野。”回忆起备赛历程,刘健宇感慨地说。这种“技术+管理”的双轨指导,正是信电学院科创教育理念的核心,即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成长为具有工程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实干家。
开辟专属场地、设立专项奖学金、邀请企业校友担任校外导师,信电学院构建起“竞赛—科研—产业”联动的生态闭环。“我们要将世界最前沿的学术科研带到课堂,将中国最前线的产业实践带给学生。”信电学院副院长王玮说。
对于大型动力设备而言,日常检修维护的时间、人力成本都很高。聚焦工业装备智能化检测需求这一产业痛点,依托挑战杯“揭榜挂帅”专项赛平台,微机电系统与智能传感器创新工坊师生团队研发了一款大型动力装备微小型检修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只有5厘米大小,能够实现在平面、竖直面、曲面乃至一些障碍物面的运动,也能通过图像视频从设备外部对内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缺陷检测。”创新工坊负责人、控制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曹云琦表示,他们紧扣产业需求,把企业生产难题转化为本研学生的竞赛与科研课题,打通“教、赛、研、产”全链条,以实战项目促学,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教育、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
为了将无序的、零星的创新创业火花转变为有组织、有系统、有体系的可持续创新活动,控制学院首批设立院级“双创”中心,指导成立机器人协会、人工智能协会等8个校级学科性学生社团,以及ZJUNlict、ZJUFAST、ZJUiRO等9个竞赛战队,吸纳全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优秀学生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