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星期

“加长版”课间,学生玩什么?


□本报记者 李 平

阳春三月,记者走进台州市学院路小学时,正值课间。在欢快的音乐声中,操场上、空地旁,全是正在运动和玩耍的学生。放眼整个校园,处处皆是供学生游戏的场所。除了足球、篮球、排球、飞盘等常规项目,滚铁环、踢毽子、跳竹竿、贴年糕等传统游戏也被引入,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上学期,学院路小学就已率先推行课间15分钟。“在台州,我校是最早自发推出该项举措的。不要小看这多出来的5分钟,它为学生更多地亲近自然、自由玩耍创造了契机。”学校党委书记陈凌峰感慨地说,“对学生而言,只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他们就会被游戏和活动吸引,并且不知不觉地沉浸其中。”

“推行课间15分钟,原本就契合该校打造的‘都市田园’课程体系的整体理念。”台州市椒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李文斌告诉记者,学院路小学历来注重呵护学生身心健康,致力于打造学生喜欢的校园。2017年,该校投入使用的行知校区被设计成“立体农场”,一楼有水稻田,二楼有中药园,三楼有麦田,顶楼则有“空中果园”,甚至教室走廊都被利用起来,师生可以栽种草莓、鲜花等植物。

“课间休息应以学生怎么能够放松、怎么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感为准则。有的学生天生就喜欢安静,那就让他静静待着放空,不必追求整齐划一。”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朱建人直言,在活动设计上,学校可以提出方案供学生参考,但不要过多限制或干涉,有时越自然、越朴素,反而更好。除了在场地和空间上可以为学生多创造条件,学校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比如给学生一个比拼的机会,激发他们游戏玩耍的兴趣。

在学院路小学,一到课间,《孤勇者》《晴天》等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就会响彻校园。校长李敏英介绍,这些歌曲全是向学生征集来的,一天会播放16首不重样的歌曲。经过一个学期的试水,教师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拖堂是绝无可能了。随着音乐的律动,我们有时也会加入其中,和学生一起晒晒太阳、做做游戏,感觉浑身又充满了能量。”五(9)班班主任杨成芳说。

课间延长了,学生玩出了很多新花样。操场上,编花篮、老鹰捉小鸡等爸爸妈妈小时候玩过的游戏悉数登场。他们也可以在阳光下静静地玩桥牌。五年级学生项彦勋说:“有时候一局牌玩到一半,我们就丢下残局先去上课,等下一个课间再继续玩。”他们还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亲历“一颗洋葱生长成熟,最后被炸成甜甜圈”的整个过程,让项目式学习的开展有了更多的可能。

为学生提供自由玩耍空间的同时,科学指导也不能少。体育教师何叶介绍,学校本着“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原则,激励学生开动脑筋、创新活动形式,引导低年级学生以游戏为主,高年级学生则适当加入一些竞技项目。“比如一根小小的跳绳,目前已带着学生开发出12种创新玩法。利用跳绳,还可以做跨、绕、钻、跳等练习。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体能、耐力、弹跳能力都得到了增强。”

记者了解到,自从课间15分钟全面推行后,多所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多样活动选择的同时,也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学生决定。本学期初,杭州市钱塘区幸福河小学启动“我的课间我做主”设计征集活动,通过“小组提案—班级评选—学校评审”三级机制,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课间活动的设计师。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则向学生发布课间游戏征集令,让学生在课间玩上自己设计的游戏项目。

在朱建人看来,学生课间活动应以微微出汗为宜,如果进行太激烈的运动,跑得大汗淋漓,会影响他们下一节课的学习。杭州市文晖中学校长蒋海明也持相同的观点,“初中学生课间活动不宜复杂,以免影响整体学习节奏”。学校结合体育中考要求,在教室门口、走廊上,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引体向上、跳绳等项目的练习。同时,还设置了“民乐远眺墙”,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放松眼睛,缓解用眼疲劳。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