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星期

课间“加时”,时间从哪里来?


□本报记者 季 颖

上午10:20,课间活动时间,嵊州市剡溪小学的学生纷纷走出教室享受“加长版”课间。教学楼走廊上,二年级的学生正在玩嵊州小吃版萝卜蹲、五子棋等游戏;教学楼旁的空地上,三年级学生正在跳皮筋、跳房子。“课间活动时间变长,能玩的游戏变多了,也能玩得更尽兴了。以前的课间一盘棋都下不完。”二年级学生施雨萱说。

延长课间时间,看似只是活动时间的微小增量,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剡溪小学党总支书记张小丽直言,小学生在校学习总时长不能超过6小时,且每天的课表本就安排得很紧凑,学校是否具备课间延时条件,怎样为课间挤出更多时间,如何合理优化学生在校作息等都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2024年春季学期,剡溪小学就率先探索延长课间时间。“师生、家长都是这项‘微改革’的参与者。”张小丽说。因此,在前期规划中,学校多次召开教师大会进行论证,并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最终,学校明确在不压缩课堂时间的基础上,决定从大课间、午休时间等长时段休息时间中拆出时间,再分配给小课间。

对比新旧课表,在上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该校原来上午的大课间从35分钟改为30分钟,把多出来的5分钟匀给了第二个课间;下午午休时间缩短20分钟,放学时间延迟5分钟,挤出来的25分钟重新分配,原来下午的两个小课间就变成了15分钟和30分钟的“加长版”课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面对时长难题,学校主要采用拆补时间、缩短课堂时间的方式,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因校制宜。像宁波市奉化区武岭小学采用的是拆缩结合的方式,学校每天上午、下午各有3节课,共4个课间。优化后的课表分别从大课间拆出5分钟,下午第3节课缩短5分钟,放学时间延迟5分钟,再均匀地补进3个小课间。

温州市籀园小学则选择用长短课的形式来为课间挤时间。“这是因为学校本就有长短课的实践经验,以及分年级进行长短课的硬件环境。”校长戴小军说。从2002年起,学校就根据小学生注意力特征和学科学习规律探索长短课,把原来标准的40分钟课堂时间调整为25分钟的短课、35分钟的常态课、45分钟的长课。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要根据长短课的变化,提高课堂效率。该校语文教师李晓燕表示,35分钟的常态课节奏要更紧凑一些,25分钟的短课则更适合做专项教学、模块化教学。

无独有偶,温州市建设小学同样选择在课堂时间上下功夫,把一节课从标准的40分钟缩短为35分钟。校长陶晓迪说,学校一、二年级有一天是6节课,三至六年级每天6节课,上午4节、下午2节,这种情况下,要实现课间15分钟就要向课堂要时间,上午的第3节课、第4节课各缩短5分钟,匀给2个小课间。“这样相对‘无痕’的调配方式,既能让孩子更容易适应,又能缓解小课间的仓促。”同时,学校专门研发了特色课程——创享课程,每周开展一次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学科实践活动。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刘雄英提醒,延长课间时长是全社会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关注,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腾挪时间,都要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就拿缩短课堂时间来说,本质是要提高课堂效率。为此,学校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课堂改革、作业设计、集体备课等方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主动改变教学理念,从“以教为主”向“以生为主”转变,注重从课堂的每个环节提质增效,给学生留下更多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