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2月18日 星期

看,“浙”里开学新意浓

开学首日,余姚市姚江小学学生与机器狗互动。
(本报通讯员 魏 松 摄)
仙居县中心幼儿园幼儿们的舞龙表演。
(本报通讯员 王华斌 摄)
开学第一天的课间15分钟,杭州市学军小学学生开心参与墙面游戏。
(本报记者 邵焕荣 摄)

□本报记者 邵焕荣 金 澜 朱郑远 见习记者 刘桐青

新学期,宁波市镇海区中心学校将课间活动时间延长至15分钟,学生们体验到了“加长版”课间带来的快乐;

杭州市澎博小学推出3千克限重书包,让减负具象化;

杭州市建兰中学开学典礼上,穿着学校文化衫的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G1惊喜亮相,科技感满满;

嘉兴秀湖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开学第一课,助力学生以最佳状态开启新学期;

……

这个开学季,浙江各地各校“新招”频出,以暖心举措与创新实践迎接学子归来,校园满满新气象。

课间“+5”快乐升级

上午9:10,杭州市学军小学的课间休息铃声准时响起,学生们从教室内鱼贯而出,踢毽子、翻花绳、玩自编游戏……处处能听见欢声笑语。六(5)班学生吴筱悠告诉记者:“以前课间只有10分钟,喝口水、去趟厕所差不多就上课了。现在加了5分钟,我们的身心和眼睛可以得到更多的放松,想玩什么都有更充裕的时间。”

今年全省两会“厅(局)长通道”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春雷介绍,我省将指导各地优化中小学课间作息时间,鼓励各学校将课间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

新学期来临,各地各校纷纷行动起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积极部署课间15分钟相关工作。

“新学期,我们将在鹿城、乐清、瑞安等县域探索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推动市域内所有县(市、区)筛选学校开展课间15分钟试点,鼓励条件成熟的县域全面推行。”温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乐清市不仅实现了小学15分钟课间全覆盖,还在10余所初中推广,惠及学生逾12万名。

在杭州市,西湖区早在去年就在杭州市学军小学、云栖小学、九莲小学、钱塘外语学校进行了“微改革”试点。今年将根据试点经验,逐步向全区范围推进。拱墅区中小学也将在新学期全面推行“课间15分钟”活动。

课间增加的5分钟,从哪里“挤”出来?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个性化方案。杭州市学军小学对作息时间进行了优化调整,包括将午餐时间延后10分钟,将大课间活动优化成午间和放学前各一次等;温州育英实验学校小学分校从课程时长入手,将课堂时间从40分钟缩短到35分钟;杭州濮家小学教育集团则将上午的30分钟大课间拿出来,分为一个15分钟的课间和3个5分钟的时间,并将午餐时间提前5分钟,确保整体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

时间有了,课间活动又该如何安排?“让孩子们动起来是关键。”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张刚介绍,新学期,学校在校内新增了不少活动和游戏区域,比如楼道里布置了跳房子的图案,旁边还安装了摸高器,按一下就会发出“你真棒”等声音提示,吸引学生主动锻炼。杭州市云栖小学则将各楼层的一间教室改造为特色活动区,包括情绪疏导角、植物观赏区、开放式阅读空间、益智游戏区等。

此外,不少学校还在积极探索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杭州市育才京杭小学专门设立了下课时间管理员,负责在下课前提醒教师注意讲课进度;杭州市学军小学专门安排行政教师在课间巡逻,避免任课教师拖堂,同时设置红领巾服务岗,引导学生在课间自主管理和服务。

AI元素满校园

这几天,全省各地的中小学校园内机器人、机器狗等人工智能新产品正成为迎新“主角”,向学生们呈现前沿科技的生动一面。

在杭州市钱学森学校,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王启舟带着机器人和机器狗为学生带来开学第一课。开学当天,杭州市建兰中学的人工智能创新探究中心正式成立,活动现场学校首任数字主播小兰老师亮相登场,与学校教师配合主持。

在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临安小学门口,两只身披绚丽“狮皮”的机器狗化身舞狮队,与四年级学生共同进行舞狮表演。机器狗动作精准,时而快速踏步,节奏有力,时而灵活扭身,俏皮活泼,引得众多家长和学生围观。校园内,机器狗则化身校园导游,带领返校的学生参观新年的校园新景点。科技互动让传统校园导览焕发新意。

绍兴市上虞区鹤琴小学教育集团天香校区则启用了“智慧开学”模式。开学当天,学生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前往AI数字体育运动吧进行了智能化“健康体检”。该校副校长王光军介绍,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跳绳等体能作业,学生们返校后站在AI数字体育运动吧前进行测试,与上学期末的成绩进行对比,判断寒假运动量是否达标。目前,学校引进了4套设备,分设跳绳、开合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项目,不仅能实时反馈运动数据,还能深入分析运动者的体能消耗情况,量身定制运动计划。

在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中心小学的开学典礼上,除了AI机器狗,还有无人机模型亮相。作为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学校,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红领巾农学院”数字化试验区中尝试无土栽培,使用智能设备记录植物生长数据,通过AI浇灌系统优化作物产量。科技与自然的融合已然成为劳动教育的新打开方式。

花式开学礼暖人心

“好特别的书包!”2月13日走进校门时,杭州市澎博小学学生从校长项一喜手中领到了一只新书包。这只书包可不普通,是用很轻的无纺布制成的3千克限重书包。2023年,乘着正脊行动的东风,学校探索书包减重,试点推出附带测重功能的半透明书包。今年学校不断完善技术和降低成本,让所有学生都背上了限重书包。此外,本学期学校还推出了共享马克笔和爱心餐盘,进一步减轻学生肩上的负担。

连日来,省内的学生们收到了各式各样的开学礼物:从慰问金到学习用品,从可躺睡午休课桌椅到“温暖掌心”工程……社会各界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们送关爱、送知识、送服务。

开学报到日,学生们都领到了新学期的课本,不会包书皮怎么办?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颐兰社区和余杭区仁和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推出服务,手把手教学生们包书皮,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开学季有人欢喜有人忧。留守儿童要与父母分别,贫困生为学费和生活费而烦心。对此,爱心人士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绍兴市上虞区舜水公益社的志愿者向结对学生送上助学金和慰问品;嵊州市民政局、慈善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鹿山街道社工站的社工与志愿者带着留守困境儿童走进嵊州书城,让他们自由挑选心仪的开学礼物。

寒假里,学生们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开展第二课堂学习。开学了,第二课堂的工作人员也送上开学礼物: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送上的是“花为媒、诗为邻”种子诗集、多闻天王系列材料包和折纸雪屋小夜灯,可读可制作可使用;浙江省地质博物馆送出的折纸剑龙,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动手能力。

开学礼物不止于物质层面,更有精神层面的引领。2月13日,宁波市海曙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联合打造的开学第一课“曙说·思政首课”如约而至:6名宣传名师、“8090”和“00后”宣讲员围绕文化保护传承、党史学习教育、科技创新三大主题,讲述海曙发展故事。“整洁的校园是学生们送给自己的开学礼物。”2月13日一到校,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学生就系上围裙、戴上手套、拎着水桶,跟着保洁员、家长志愿者和银龄教师组成的劳动教育导师团学技巧。“我们希望通过劳动开学礼,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开启充满活力的新学期。”校长邵建刚表示。

从“心”出发拥抱新学期

为了缓解学生开学的心理压力,调整好学习生活节奏,各地各校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助力他们迎接新学期,拥抱新气象。

湖州市南浔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中小学利用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开学指南,全区全员开启“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力争做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此外,在开学一周内对全体学生进行全员家访,更新各校“学生成长家庭资源库”,其中针对六类生进行入户家访,并对排摸出来新的心理危机高危学生建立“一生一档”,充分保障学生返校工作顺利进行。

嘉兴秀湖学校则为学生们精心准备了别开生面的“开学心理第一课”。一、二年级学生参与了以“灵蛇送福”为主题的趣味心理课,其中设置了“蛇来运转”“蛇年祝福”“蛇年文化知多少”等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培养积极心态。三、四、五年级学生则参与了以“新学期,心开始”为主题的心理课,通过“表情猜猜乐”“你比画我来猜”“打开寒假回忆之门”等活动帮助识别情绪、调整心态。

除了为学生们提供心理健康指导,充满仪式感的迎新活动也成为缓解开学压力的一剂良药。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以“阳光孺子牛,志愿我先行”为主题开展了特色迎新活动。杭州市余杭区理想实验学校则举办了“我有一棵树,长在阿克苏”公益活动理想站启动仪式,学生通过朗诵《我有一棵树》进一步了解阿克苏,理解这项公益活动的意义。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