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高等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吴国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简称“千万工程”),从农村环境整治入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我们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实践中,高职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教育的方向和内容与乡村振兴的需求高度契合。国家采取措施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高职院校要心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坚决扛起乡村振兴重大政治责任,探索以党建引领带动人才、文化、生态等全面提升的特色帮扶之路,用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

那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路径有哪些?笔者认为:

一是建立“党建+”的党建帮扶新模式。将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的具体任务相结合,确保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同步推进;举办政治理论学习班,提高农村党员和村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执行乡村振兴的政策;筑牢驻村帮扶“桥头堡”,派强用好驻村书记和驻村工作帮扶小组,共建党群服务中心,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实现党建与服务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二是构建多方位多层次人才智库。人才智库是乡村振兴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也是提升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通过成立乡村振兴领导小组、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学院、服务乡村振兴的学生志愿者队伍等措施,构建一个涵盖组织领导、研究咨询、振兴服务和志愿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智库,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三是智力赋能打造共富美丽乡村。智力赋能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高职院校主要通过调查研究、校地合作、校村共建、消费扶贫等方式,提升乡村的决策力和发展潜力。以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为主导,发挥有特长的干部人才的优势,集聚相关领域研究人才,发挥不同专业人员合力,融合团队专业学术优势,聚焦难点热点重点,积极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校地合作、实地调研,探索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问题。

四是校村共建致力共同富裕。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学校与帮扶村开展双富码实践结对,通过数字化赋能、专业课程整合介入等措施,深入推进校村共建工作;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抓好产业帮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因地制宜,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家庭经营项目,多措并举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是关爱帮扶提升幸福感。工会、妇联发动教职工为帮扶地捐赠图书,培育时代新人;对青年女教师开展一系列的才艺提升培训,如通过茶艺、礼仪等系列课程,提升青年女教师素质;妇联聘请专家,到帮扶地开展妇女保健培训,普及妇女保健知识;学校领导对困难农户进行专项慰问;建立落实困难农户长效帮扶机制……此外,在校内设立扶贫超市,推动商超对接、产品线上线下推介,为广大师生参与消费扶贫提供桥梁,也为帮扶地农产品销售搭建平台;工会将职工福利物资采购和消费帮扶办实事相结合,重点推介帮扶地优质农产品,助力帮扶地产业良性发展及集体经济持续增收,提升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作者系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工会主席、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