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10日 星期

“最优服务”赋能人人出彩
温商院打通一体化育人“纵贯线”

□本报记者 金 澜 通讯员 陈小玲

“国际经贸人才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能够洞察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温州商学院学生宿舍罗山书院,学校专任教师钱翀正在给十几名学生作专业介绍。

温商院前身为温州大学城市学院,2016年转设为普通本科高校后,校园随之扩大成南北两个校区。学生宿舍、活动中心等学生生活空间基本集中在新建的南校区。为了及时清晰地把握学生诉求,温商院提出了“最优服务学生”理念,自2018年起推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服务“沉下去”,育人齐头并进

温商院将宿舍划分为5个书院,即创业主题的水心书院、爱心慈善主题的文博书院、红色主题的德涵书院、国际化教育主题的超豪书院和文体主题的罗山书院。学生自录取时,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和个人爱好专长调查,再结合网上自选寝室及测试结果入住对应书院。与此同时,学校推动二级学院领导、辅导员、专任教师、校外导师、学术名家、教辅人员、团学干部、心理咨询师等八大专业力量下沉书院,与学生住在一起、学在一起、研在一起,实现资源互联互通。

走进书院入户大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交流区,有双人沙发、长条桌、迷你教室,而在交流区旁边分年级设置办公区域,里面坐着三四十位辅导员。

“书院大厅是学工线开展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学生事务部主管伍锦晨介绍,学生有什么诉求,辅导员应该是首个知情人。为督促辅导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校一方面加大辅导员招聘力度,在今年实现了师生比1∶100的配置;另一方面取消了教学区的辅导员办公室,实行辅导员工位跟着学生走,工位设置在所联系班级学生居住的书院一楼大厅。同时,各二级学院分管学工的党委副书记受聘为书院主任,工位也一起搬到学院多数学生居住的书院大厅,统筹书院日常事务。

从坐等学生上门到与学生同吃同住,办公环境的变化与弹性上班制的推行让不少辅导员直呼,“第一次跟学生每天相处这么久”“之前学生大多通过网络跟辅导员联系,彼此有距离感,现在我们天天见”……在辅导员下沉书院行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今年学校再出新招,将学生事务部及其下属的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中心从马路对面的北校区搬到了书院。

“一些问题需要更长期的深度指导,学生事务部进驻书院,既是给广大辅导员吃‘定心丸’,也让校级学工部门工作人员离学生更近一点,践行‘最优服务学生’理念。”校长助理、学生事务部部长谢世民表示。

此外,学校近几年陆续招聘了20多名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并有意识地将他们以四五人为一组分配到各书院办公。这些辅导员负责书院心理辅导站的运作,每周召集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摸排线索,还要落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培训任务,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中流砥柱。

学工线下沉,与其联动的教学线也下沉了。学困生补弱、竞赛知识拓展、考证辅导班……在正式课程偏少的下午和晚上,各书院一楼大厅的交流区都能看到师生们热烈讨论的身影。

谢世民说,学习即生活,学校不希望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局限于教学区,对专任教师提出了育人工作量的要求,并聘任了一批资深教授担任各书院院长。每周,院长从书院主任和辅导员处了解学生的学业需求后,协调对应的专任教师下沉书院,开展微辅导。

在学工线、教学线的带动下,教务线也下沉了:教学秘书组队进驻书院大厅开展答疑服务。“每次入驻书院的那几天,工作量很大,但能及早发现问题,既避免了学生到选课和毕业季时手忙脚乱,又锻炼了我们的服务意识。”学校教务秘书陈欢欢说。

就这样,学工线、教学线、教务线,三线联动、同步下沉,为“最优服务学生”写下注脚。

特色“亮出来”,机制因需而动

学校众创空间里,大三学生徐艳华正在和两位合伙人开会。她的工作室主营二次元衍生品开发,每月能收入七八万元。而工作室的源头,还要追溯到水心书院举办的创业集市。

出身经商家庭的徐艳华从小就梦想开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入学那年,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测试和自选寝室结果,她入住水心书院,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创业路。“志趣相同的同学住在一起,因此我很轻松地找到了合伙人。书院邀请的校外导师,帮我理清了发展思路。”徐艳华介绍,筹备妥当后,她向书院申请了集市摊位,没想到生意非常好,“书院帮我对接了学校创业指导负责人,并让我免费入驻创业孵化园,现在是越做越顺”。

无独有偶,浙江省“高校热血先锋”、学生李文洁在居住的文博书院找到了同路人。他告诉记者,书院的“e”米阳光志愿服务队卧虎藏龙,既有同样热心献血的同学张合和徐子栋,还有定期到医院、敬老院、动车站参加志愿服务的其他伙伴,“大家互学互看,这让我对公益事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温商院,学生是班级的一员,更是书院的一份子。为了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各书院使出了“十八般武艺”,打造出一系列“金名片”:水心书院的创业集市、德涵书院的红色观影、罗山书院的师生羽毛球赛和千人荧光夜跑……在丰富活动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走下网络、走出房间,在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的同时结识新朋友,校园里的讨论声和欢笑声多了,长期宅在寝室、泡在网上的少了。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也促使学校调整了思政工作的思路。谢世民介绍,学生入党是以学院和专业为单位发展的,因此出现了属于同学院党委的党员分散在不同书院居住的情况。为了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德涵书院率先在宿舍区成立了学生虚拟党支部。学生虚拟党支部要开支部会、上党课,并结合学校“三自教育”理念,落实自主策划、自主筹备、自主开展,参与书院文化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在虚拟党支部的引领下,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汇聚力量,成为书院朋辈育人的主力军。

德涵书院学生虚拟党支部成员、大四学生胡祺晖在查寝时,发现一名同学没去上课。耐心沟通后,他得知这名同学刚刚退伍复学,不太适应新环境。于是胡祺晖联系了其室友和辅导员,制定了一套帮扶方案,从学习、体育、寝室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帮助其融入校园生活。如今,这名同学也加入了学生虚拟党支部,致力于帮助跟自己面临同样困境的退役大学生士兵。

是宿舍,是教室,是心理咨询室,是党建活动室,是书院文化室……“一站式”学生社区焕发着别样的生机,打开了育人新空间。谢世民表示,接下来会继续以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为导向,深化书院品牌建设,提供更多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贯彻“最优服务学生”的理念。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