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红宇
《“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和《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课程建设是幼儿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关系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对保教质量提升具有决定性作用。
如何开发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幼儿园课程?如何利用课程改革赋能园所发展、教师成长和幼儿培育?近日,在浙江省教育宣传中心主办的幼儿园课程发展创新与适宜实施研讨会上,学前教育专家和教师们齐聚一堂,聚焦当下学前教育课程建设中的热点话题,共谋以高品质课程为儿童未来奠基的实践之道,推进幼儿园内涵建设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完整的儿童
《评估指南》的发布,吹响了我国学前教育进入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的号角。与会专家认为,要变革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积极探寻面向未来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幼儿园课程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我们越来越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这种整体化趋势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更关注儿童身心各方面的整合性发展,致力于培养‘完整儿童’。”省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墅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俞春晓介绍,所谓“完整儿童”,不仅指儿童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学习,更包括他们在道德品质、审美能力、实践能力及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同步提升。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瑾看来,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课程需要以健康人格、心智倾向、态度品格、关键能力等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完整儿童”。她表示,这一理念要求教育者用更加全面的视角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儿童的发展需求。
分享自己对勇气的理解,阅读《勇气》绘本,亲身参与“勇敢者”挑战……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新华园区,一场关于勇气的项目化学习实践课程调动了大二班幼儿的热情。活动中,针对一部分幼儿对“独自睡觉”挑战的恐惧,教师没有忽略或者强制要求,而是设计“勇敢者之夜”、阅读绘本等跨学科活动,为幼儿提供情感支持和策略指导,帮助幼儿逐步克服恐惧、实现自我突破。这样的课程设计无疑践行了“完整儿童”的教育理念。
研讨会上,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主任沈颖洁围绕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对《评估指南》进行了详细解读。《评估指南》中强调,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刺激,而是有独立意识和思考能力、能够产生主体行为的人。”沈颖洁认为,幼儿园课程的转型发展应该以培养主动学习者为教育目标,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成长为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完整儿童”。
推进课程内容园本化
“如何筛选课程资源?”“怎样让课程资源更好地链接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坚守哪些原则?”……研讨会的分会场上,40多名教师填写了关于幼儿园课程资源审议和利用的调查问卷,并围绕具体的课程案例展开讨论。省特级教师、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董秋艳发现,教师们的困惑主要集中在“结合本地、本园、本班实际不够”和“资源挖掘持续性不够”等问题上。“课程资源要为幼儿的生活构建出一个有意义的‘附近’。这个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从人、事、物的关系中来的。”她说。
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础与支撑。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才更适宜幼儿的发展?董秋艳认为,幼儿园应该构建适宜、有效、有趣的园本化课程。“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建设,其本质是关注课程的适宜性,让课程朝着适宜幼儿发展,适宜教师实施,适宜园所资源、地域文化的方向迈进。”
2008年,省教育厅教研室出台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试行)》,明确“提倡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课程园本化研究。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利用本土资源开发个性化的园本课程”。在此精神指引下,浙江各级各类幼儿园走上了因“园”制宜的课程园本化建设之路。
绍兴市上虞区爱弥儿幼儿园依托地域资源,研发了“亲亲曹娥江”园本课程;平湖市第一幼儿园挖掘当地的瓜乡文化和非遗民间技艺,开发了“平湖西瓜灯,弄弄瓜乡情”课程;永嘉县枫林镇中心幼儿园打破村园围墙,盘活附近千年古城枫林镇的社会资源,形成“共享村·亲邻里”园本课程……在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探索中,教师们开始从课程的视角去审视园所和周边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积极挖掘、筛选、利用,在课程理念和课程逻辑的指引下,开展丰富多样的、符合儿童兴趣与学习方式的活动。
“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挖掘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在沈颖洁看来,幼儿在园的每日活动中蕴藏着丰富的课程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强化“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导向,从幼儿的视角去思考,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儿童”。
打通课程实施的“最后一公里”
教育理念的落地离不开课程的有效实施。如何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儿童成长?与会专家提出,要以生活和游戏为课程载体,推动课程变革,努力构建和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适宜性为导向的幼儿园课程。黄瑾表示,幼儿园游戏要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支持、引导、丰富和扩展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沈颖洁指出,要改变以往自主游戏与集体教学的割裂现象,不断丰富幼儿的在园生活样态。
安吉县抱着“让游戏点亮孩子的生命”的信念,积极探索富有特色的“安吉游戏”教育模式,把游戏的自主权还给幼儿;云和县以当地木玩资源为抓手,研究木玩资源在户外游戏场、主题工作坊、活动室区角等地的应用;台州市则以游戏评价为切入点,将教师、幼儿、家长卷入游戏研究中,进而达成以评价促进游戏发展、儿童发展的目标……近年来,全省各级各类幼儿园把游戏作为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实践游戏作为推进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突破点,努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高质量的师幼互动也是提高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依据儿童的表达特征,省特级教师、湖州市实验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卞娟娟分析说,在平等、宽松、无外压的环境中,幼儿会更容易真实、自然、放心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因此,她认为教师应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保持好奇,不打断、不干扰,全息式捕捉幼儿的表达特征。在“关于课程实施的预设与生成”主题研训中,浙江省级机关滨江幼儿园园长金玺听到的高频词是“倾听”和“理解”。“要多向幼儿学习,在倾听和理解中形成课程实施的良性循环。”
研讨会上,幼儿园高质量发展陪伴式研修联盟也正式宣布成立。该联盟以推动幼儿园课程发展、助力优秀课程理念落地实施为目标,计划在省内建立四大联盟基地和一批核心园、实践园,通过线上研究、线下研讨、入园指导、案例生成等方式开展教研支持,切实打通从课程理念转变为具体实践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提升我省幼儿园课程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