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全琳珉)近日,全国校园食品安全现场会在宁波召开。据会上发布的信息,近年来,浙江依托省域食品安全数字化改革先发优势,用智慧监管筑牢校园食品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学校食堂实现100%运用“阳光厨房”实施线上巡检,食品安全量化等级100%达到B级(共分为A级、B级和C级3个等级,B级代表良好)以上,大宗食材统一配送或定点采购100%全覆盖,师生家长对学校食堂的满意率在98%以上。
在浙江,已有11531所学校的14529家食堂在“浙江校园食安在线”设立数据档案,实现一校一档个性化监管。同时,全省学校食堂、校外供餐单位开展常态化非接触式线上巡检,自动抓拍未戴工帽、抽烟等影响食品安全的违规操作,线上问题发现率同比下降18.8%。
在数字化手段的基础上,浙江还创立了一套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体系,以压实学校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今年9月起,浙江汇聚监督检查、抽检监测、案件查办、投诉举报、媒体曝光等多渠道线索,编制了5大维度39项110个风险指标,对全省学校食堂每月动态评定风险等级,按风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赋红、黄、蓝、绿“四色码”,生成风险清单。执法人员会根据风险清单开展分类分级靶向监管,如学校食堂被评为“红码”就会触发现场检查,由执法人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闭环处置;若有学校多次被判定为“红码”,有关部门还会对校长进行行政约谈。
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浙江将进一步健全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防控风险制度机制,紧绷安全弦,严把安全关,全力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