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郑远
“学生有着各类特长与爱好,作为班主任怎么去发现?”“不少高年级学生在科技、文体等领域展现出独当一面的才能,我们怎么去放大?”……这是杭州市钱塘外语学校班主任、教师叶洋写在带班育人方略中的几个问题。这本方略记录了她自2018年以来,用“放大镜”发掘学生闪光点的各种细节,以及展示学生闪光点的具体举措。
正因为如此,在不久前举行的2024年浙江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中,叶洋以出色的表现拿下小学组唯一一个综合特等奖。
在叶洋看来,这个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每一名学生也是各具特色的,教师不能用一把标尺来衡量有着独特个性的学生。“对待学生要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欣赏”是她的口头禅。
今年9月,叶洋从杭州市学军小学来到钱塘外语学校,担任四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在接手新班级前,她为每名学生准备了三份礼物:一颗糖、一张白纸、一张姓名牌。“糖是开学第一天拉近师生距离的法宝,白纸是让学生重构自信的秘诀,姓名牌是师生快速认识的工具。”叶洋说。
收到白纸这份礼物时,学生们都深感意外。“现在,你们在我眼里都是一张白纸,大家都站在一条起跑线上。想在这张白纸上描绘什么,就看你们的行动了!”叶洋说完,许多学生都好似获得了一张“一键重启券”。
“叶老师,孩子现在明显变得更加开心和自信了。”这是叶洋最近收到的一名学生家长发来的信息。原来,此前这名学生因自己学习进步慢而感到焦虑。因为白纸这份礼物,他意识到班主任并不以过往的成绩为衡量标准。在叶洋的帮助下,他发现了自己身上其他的闪光点,逐渐放下焦虑变得自信起来。
不仅用“放大镜”关注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叶洋还将“放大镜”带到了家校共育中。本学期的一次家访,当时的场景令她至今仍印象深刻。有名叫陈晨(化名)的男孩,平时在学校里比较安静,不太合群。那天家访时,叶洋正好听到他与家长讨论晚饭的菜单。在家长的介绍下,叶洋了解到学业成绩并不突出的陈晨,却是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学做菜,如今已经有了一手好厨艺,平时在家也是主动承担做饭等家务。
为了放大陈晨的优点,叶洋邀请他在劳动课上开了一场个人厨艺分享会。从那以后,陈晨还会在春游、秋游等活动中主动为同学准备自己制作的美食。他一下成为班级里的“大明星”,与叶洋也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这样的家访故事还有许多。“家访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每次家访我都带着‘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三大法宝,注重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和学习环境。”叶洋说,一位合格的班主任是必须经常进行家访的,要了解学生的情况,一次深入的家访比什么都管用,既可以看到学生的优点,也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
让“放大镜”看到的优点闪亮起来,更是叶洋一直在探索的。
“一切都是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在叶洋眼里,学校的一树一木、一器一物、一角一落都能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于是,她开始尝试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学生搭建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展示平台。在叶洋的努力下,校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都被打造成激发学生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在她的倡导下,学生拥有了班级命名权、教室设计权、作品展示权等各种各样的权利。通过集体协商,学生们把班名定为“海贝班”。根据这一主题,学生们给教室设计了“小海贝,真宝贵”作品展板、“小海贝,迎珍珠”小队竞赛、“海贝开放麦”等功能区域。与此同时,学生们把教室的窗台、橱顶、墙壁都设计成了作品展览“柜台”,“柜台”上摆满了他们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创意设计作品等。在学生们的设计下,教室由枯燥单调转变为张扬个性、创意无限。
在叶洋的班里,还有个特别的“师徒结对仪式”。这个本来用于教师之间的培养模式,在叶洋手中改变了模样。学生们两两结对,在学业成绩、兴趣爱好、行为习惯、劳动技能等方面互帮互学。学生们在一次次“师徒结对”中,实现了自主管理和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