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11月5日 星期

答好关键题 教育添活力
衢州衢江区全面打造“活力教育”

□本报记者 陈嘉琦

在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香樟科普馆”,学生们通过“神奇灯管”“脚踏发电”等项目开启一场科学探索之旅;

衢江区实验中学专门配备智慧书法教室、陶艺教室等一批专用教室,为学生培养兴趣、多元发展搭建平台;

依托“凤勤园”空中农场劳动实践基地,衢江区东港小学的学生们在劳动中收获知识……

在衢江区的中小学校园内,处处迸发着活力、洋溢着生机。近年来,衢江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围绕课堂建设、青年教师队伍培育、家校社协同3项重要课题大力发展“活力教育”,带来衢江教育质量与内涵的双提升。

课堂有活力,学生更阳光

2001年,国务院批准撤销衢县设立衢州市衢江区。20多年来,“锐意进取”成为这座新城区的发展主题词。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的规划蓝图中,打造“青年衢江”成为最重要的课题,即以多产业、多领域发力,吸引大量年轻人来到衢江创业就业。

青年代表着活力。在“青年衢江”这一命题下,教育应如何持续提升育人质量,令更多青年人愿意扎根衢江?“活力教育”应时而生。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活力课堂”成为衢江打响“活力教育”的“第一枪”。在衢江区教育局绘制的蓝图中,“活力课堂”的目标追求是知识有活力、教师有活力、学生有活力。其中,学生有活力是“活力课堂”构建的价值追求,也是最终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这正是“活力课堂”的核心要义。

“双减”以来,衢江坚持“增质”与“减负”两手抓。“增质”的重点之一在深化课堂改革。课前,教师需明确学情,精细备课;课上,教师要为学生留足学习时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衢江还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展示,以共同体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深入钻研作业改革是“减负”的主抓手。衢江大力推进作业管理优化工程,构建“六·三作业案”编写架构模式,建立作业时长审核公示和定期评价等制度,精准开发编制特色校本作业。“作业改革成效显著,不仅学生的休息时间得到了充分保障,完成作业的效率也提高了。”衢江区教育局党委委员、教育发展中心主任陆忠正说。

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释放,课余时间就相应充裕起来了。衢江各小学在课后服务探索上的步子更坚定了。衢江区第二小学探索“1+2+X”课后服务模式以来,在1小时作业辅导后的20分钟体育锻炼时间里,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为培养学生的X种兴趣,学校还在体育锻炼后组织棋类、绘画等拓展活动,让学生劳逸结合。

除了课后服务,在衢江打造“活力课堂”的呼声下,实验小学从本学期开始将课间时长从10分钟延长到15分钟。课间时段走入实验小学,记者眼前展现出一幅生动的场景:走廊上,学生们乐此不疲地玩着“抓人”游戏;教室里,学生们听着喜欢的歌曲,跳起热门的手势舞;图书馆里,学生们在书架前挑选着心仪的绘本……

延长5分钟课间,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从容。实验小学校长邵建刚告诉记者,以前课间10分钟在学生们上完厕所、打完水后所剩无几,现在学生们有时间也更有意愿迈出教室。“让学生们在阳光下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课间有活力,上课就有动力。”

全区越来越多的学校集思广益,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注入活力:衢江区峡川镇中心小学和衢江区第一小学开始试点“课间15分钟”;衢江育才小学每周三下午开展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缤纷育课程”……“衢江打造‘活力课堂’,志在有效推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发展,让生生都有出彩空间。”衢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燕琴说。

“青椒”有活力,队伍强起来

活力不只洋溢在课堂、校园,更在衢江青年教师队伍的身上显现。目前,衢江有在编教师2760人,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771人,占比28%。

青年教师的优势在于思维活跃、敢想敢干,但劣势在于缺乏工作经验。如何将青年教师的活力转化为强大的教育力,锻造一支充满锐气的高质量青年教师队伍?衢江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为加强优秀青年校级领导班子建设,衢江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选拔机制,把政治素质过硬、综合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青年管理人才纳入组织视野。同时,衢江将参与名校长工作室、跟岗学习作为青年管理人才开阔视野、提升管理知识技能的重要方式。这一点,衢江区莲花镇初级中学校长程俊宁深有体会。

2021年,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原总校长姜荣根应邀开办“阿根校长工作室”。彼时还是莲花初中副校长的程俊宁经遴选后加入,学习到丰富的校园管理经验。去年,他又被选派至宁波市鄞州外国语中学跟岗学习。在跟岗的4个月里,程俊宁与同行的副校长们共同将学习经验总结成一本《鄞州印记》。“这本小册子既是一份纪念,也是我开展校园管理工作的‘百宝书’。”程俊宁说。

除了着重培养青年校级领导干部,衢江还加大了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为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衢江各中小学选派有经验的骨干教师承担起答疑解惑、业务指导、生活关怀等职责,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此外,衢江还开展了“五年慧教”工程,为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定期组织观摩名师课堂、说课评课等活动。育才小学新教师郑扬帆说,调动课堂氛围是他的弱项。经过前辈的指导,他发现自己的教学语言更能贴近学生了,自己也更能抓住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了。

此外,衢江还推出了青年教师之家工程、班主任奖励办法等8条惠师强师硬核举措。郑扬帆告诉记者,他之所以来衢江工作,很大原因是受留才政策的吸引。如今,有越来越多如郑扬帆一般的师范苗子选择留在衢江。

激发青年教师队伍的教育活力还远远不够,衢江同时探索“全员教师比拼晾晒”机制,让全区教师“坐不住,躺不平,动起来”,真正激活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几年下来,衢江青年教师队伍成绩可喜。最近这一年,衢江就有19名优秀教师获省市优质课一等奖,其中青年教师占比超80%,更有90后教师获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家校社协同,育人有活力

当越来越多80后、90后的家长和教师共同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保持家校活力、促进家校协同的重要性开始凸显。

近年来,衢江以全员家访、全面培训、全程参与等3个方面为切入点,构建起高质量家校协同体系。记者了解到,衢江各校班主任每学年需至少开展1次线下全员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及在家表现。依托网络平台,衢江专栏推送家庭教育课程,同时向全区家长发出家校共育倡议书,提醒家长切实承担起监督和教育的职责。

此外,衢江始终不忘全区1559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进一步激活家校社协同育人“强磁场”。

本学期,为解决校内留守儿童周末的安全和陪伴问题,峡川镇小依托建成的“谢妈妈之家”启动“童伴妈妈”项目,形成相对稳定的关爱队伍,共设周末课堂。这支队伍由峡川镇小教师、衢州学院学生及向社会招募的两名“爱心妈妈”志愿者组成。峡川镇小校长祝燕芳特别提及,两名“爱心妈妈”是校内学生家长。她们自愿报名陪伴留守儿童,辅助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时常与学生们在课后交流,尽力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不断完善的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不只点亮了衢江留守儿童的“彩虹梦”,更整合了校内外资源,共同加速育人质量提升。

为让衢江娃们更好地传承本土文化,衢江向全区所有学校、22个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征集当地特色文化典故,建立起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库。区内外的专家、教师、家长代表组成智囊团,为绘本编制出谋划策。目前,“乡音童趣”系列区域特色绘本已编制了15本,累计印发近万册,带动7000余个家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真正做到“让整座小镇培育每一个儿童”。

高质量家校社协同体系的构建不断增强育人活力,这也正是衢江“活力教育”建设的缩影之一。在“活力教育”的推动下,衢江教育发展势头正劲。在每年的全省现代化学校满意度测评中,衢江的满意度均在95%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衢江将持续擦亮‘优学衢江 活力教育’金名片,主动服务衢江区‘五城’‘青年衢江’建设发展大局,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李燕琴表示。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