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郑焕东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年来,温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聚焦“科教兴国”“浙里优学”等战略背景,坚持遵循规律、勇于创新,以“好学温州”为愿景,以“未来教育”为引领,全力以赴建设好学校、塑造好教师、培育好学生、营造好生态,努力赢得群众好口碑,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态势持续增强,打造了一批国家级教育金名片。
迈入新征程,温州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牢记使命勇争先,强师育才提能级,改革创新添动力,合力强教优生态,坚毅、坚守,久久为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走出一条“教育培养优秀人才、人才引领科技创新、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贯通融合的新路径,争当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的模范生,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彰显温州担当。
一、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我们将坚持红色领航不动摇,深化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筑牢教育党建坚实堡垒,加强党建带思政,正确把握青少年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体系,持续擦亮“大榕树·温思政”品牌,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扎根发芽。坚持全面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升级推进“明眸工程”“阳光体育”“温心健康”“美育浸润”“品质校园”等行动,推出更多有针对性创新性、有意义又有意思的育人载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坚持培优拔尖不动摇,聚焦学生的科学素养、探究意识、创新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等提升,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做优做强项目化学习、STEAM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等品牌,更大力度推进精准教学,擦亮“数学家之乡”金名片,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效。
二、强化“优校惠民、优教强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将强化“布局优化、学位优供”,以教育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立法为契机,建立健全教育布局规划前瞻设计、科学调整、刚性执行等机制,增强全学段优质学位供给,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完善同区域发展相匹配、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体系,打响“小飞鸥”入学便利化改革等品牌。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国家级职教高地建设,完善长学制人才培养体系,为温州培养输送更多契合“5+5”产业体系的技术技能人才工匠,助力全市重大项目落地、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布局。强化“高校提质、学科攀峰”,服务支持在温高校抓好人才引育、科创提升、成果转化,打造一批优势学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全力支持温州医科大学争创国家“双一流”、温州大学争创“省市共建”高水平大学、温州理工学院“申硕”,推动温州肯恩大学建设国际化高水平大学,其他高校深化内涵发展,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有力推进科教智城建设。
三、抓好“铸魂强师、铸才赋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我们将聚焦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正面引导、负面监管两手抓,持续推动教育家精神入脑入心、见行见效,选树和宣传教书育人典型,健全教师入职查询机制,坚决做到师德违规处置“无死角”“零容忍”,引导广大教师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书育人事业,当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学业导师、心灵导师,争做社会文明风尚的引领者。聚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抓好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突出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激励驱动作用,深化教师职业生涯全周期培养改革,完善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升级描绘教师“数字画像”,以数字化改革赋能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书育人能力,打造教育家型校长、领军教师、乡村教师、班主任、研训员等队伍。聚焦教师从教幸福感、职业成就感提升,深入落实“礼遇优待”20条、尊师强教十大举措等政策,健全市、县、乡三级教育基金全覆盖体系,联动构建全社会关爱教师大网络,落实为教师减负要求,不断优化管理方式、创设良好环境,让广大教师能够更好地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
四、聚力“共谋新篇、共建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始终坚持教育发展人人有责,特别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复杂变化,教育治理正在深度融入社会治理体系,很多问题表面在教育、背后在家庭、根源在社会,必须凝聚合力、克难攻坚。我们将坚持从社会治理层面来看教育、抓教育,推动完善教育生态系统化全链条治理体系,持续锻造部门校地以及社会各方的责任链条,更加有力地解决教育领域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校长、教师有更多精力投入教育教学。全面推行中小学心理服务“班团导师制”“基层小组包联制”,不断健全校地联动工作机制,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深化家校沟通,加强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导,积极引导广大家长理解教育、支持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共育者。以基层网格化治理攻坚校外培训机构常态长效治理,持续巩固提升“双减”成效。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努力化解群众教育焦虑。聚焦学校重点区域、重点部位,推进校园安全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建设,持续守牢“平安校园”阵地。深化推进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迭代升级教育“数字大脑”,加大智慧校园升级力度,锚定实用实效目标,打造多元化数字赋能场景、可视化数据驾驶舱,以智慧矩阵平台支撑教育科学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