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职业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9月20日 星期

“青年厨王”康邦成

图为康邦成在训练中。 (学校供图)

□本报通讯员 樊 莹

北京时间9月16日凌晨,宁波市古林职业高级中学2018级西餐烹饪专业毕业生、世界技能大赛烹饪项目中国集训基地助教康邦成身披国旗,站上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的最高领奖台,令“中国红”在世界技能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该项目获得的首枚金牌。蛰伏6年,00后小伙子康邦成终于在22岁这一年,向所有人证明了自己。从职校生到“青年厨王”,“逆袭”的背后,是一路的风雨兼程,勇往直前。

发自内心地热爱烹饪

康邦成出生于2002年,2018年进入古林职高就读西餐烹饪专业。走上这条路,对于他来说,并不是偶然。

康邦成对于美食的启蒙最早源自外婆。四五岁时,康邦成跟着外婆在乡下生活。每到饭点,他最爱做的事,就是蹲在院子里看外婆用蜂窝煤生火,炒菜做饭。上小学后,小小年纪的他已经能照着菜谱做一桌子的家常菜。到了初中,康邦成第一次接触到西餐,便被其丰富的品种、精致的制作艺术所吸引,开始一边看西餐节目,一边学做简单的西餐,像是煎牛排、煮意面等。

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中考后,康邦成放弃了升入普高的机会,毅然报考职业学校。“当时,我跟家里人商量报考古林职高烹饪专业,他们的心情很复杂,一半支持、一半反对。”康邦成说,反对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我没有前途”。

但是,康邦成下定决心在充满烟火气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此,他下了一番功夫,母亲父亲、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一被说服。

刻苦训练,只为站上更高的舞台

第一次在学校做菜、第一次上外教课、第一次参加比赛……为了向家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没错,康邦成进校后铆足劲儿学习专业技能,并依托学校世赛集训基地的优质资源快速成长。进入学校集训队后,为了保持最佳状态,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杵在烹饪操作台前反复实操训练,提升菜品的制作速度和精度。睡前,躺在床上的康邦成还会回想白天训练时的得与失,想到关键的地方就来回“倒带”,直到在脑海中演练顺畅为止。

“一次实操练习最少要2个小时,一天练4~5次,站到小腿麻木,累到全身好像散架似的。但我坚信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每一次训练都能让我向更高的技能大赛舞台靠近一步。”康邦成坚毅地说。

2019年,年仅17岁的他开始参加国内外大大小小的烹饪比赛,并取得不俗的成绩。2020年,康邦成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烹饪(西餐)项目摘得金牌,成为“全国技术能手”。

站上全国技能最高领奖台后,康邦成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这些年我一直在为世赛作准备,这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原本,康邦成瞄准了上一届世赛,还参加了从市级、省级到全国的层层选拔。可惜后来赛事因疫情而取消,成为康邦成心中一大遗憾。

今年3月,康邦成在中国集训队6进1选拔赛上获得第一名,拿到了直通本届世赛的“入场券”,也有了弥补遗憾的机会。这之后长达半年的备赛时间里,康邦成每天训练不下10小时,几乎没有一天休息,有时候还要跨区域拉练。这无疑是一场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考验,而他的目标只有一个,为国出征赢得荣誉。

在西餐发源地赢得冠军

根据规定,本届世赛烹饪(西餐)项目比赛总时长20个小时,每名参赛选手需要在4天内完成包括热厨房服务、冷厨房制作、休闲餐厅小酒馆厨房服务、神秘技能测试4个模块,每天要在不同的厨房内操作。“在陌生的温度环境、陌生的设备和食材条件下,与来自世界各地的43名选手同台竞技,无论是对体能还是心理都是巨大的挑战。”教练邵泽东说。

“第1天比拼菜品精致;第2天测试厨艺知识;第3天评比做菜速度和口味;第4天考验西餐烹饪基本功,比如两分钟内分离15个鸡蛋的蛋黄和蛋清、3分钟内完成手工打发蛋白、30秒内将一粒蒜瓣切成25片……”康邦成回顾,这是他6年比赛经历中,难度最大、最磨人的一次烹饪挑战。本届世赛对自带工具箱尺寸限定在0.025立方米,较以往大幅缩小,这意味着八成的菜品需要纯手工制作,要制作的菜品数量也从上一届的16道增至逾70道。此外,中法两国食材存在一定差异。这些都为他增加了不少阻碍。但康邦成及时调整策略,最终破解了这些难题。

“里昂是法式西餐的发源地,在这里比赛,意义非凡。”康邦成透露自己的夺冠“秘籍”,“要在西餐这个项目上与欧洲人竞技,我努力在思想上去接近他们,还会将自己擅长的技能手法、中国元素等融入菜品。”

比赛已经结束,康邦成表示,自己不会停止钻研的脚步,希望今后有更多机会把中国的文化运用到西餐菜品里,让更多人见识到一道道融入“东方之魂”的佳肴。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