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今天,没有哪一项事业像教育这样,影响甚至决定着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谋之深,方行之远。锚定教育强国建设目标,亦当高瞻远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这为我们深刻领会教育强国建设之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将教育放在国家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下整体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发挥好科技这个第一生产力、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就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认识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这一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的战略要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
——抢抓机遇,超前布局。大国之间的博弈,表现在科技之争,关键在人才之争,根源在教育之争。教育是实现国富民强最持久、最深刻的力量。要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变革机遇,推动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以教育之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大发展。
——创新机制,开拓新局。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是化蓝图为美好现实的关键所在。要进一步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努力建立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度融合的新型举国体制,汇聚起一切有利于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创新要素和科教资源,形成重大任务牵引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机制,跑出教育“加速度”。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要学习贯彻好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要切实扛起政治责任,迅速行动起来。浙江教育系统正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示范省建设,定将挺膺担当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责任,当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坚定推动者、实践者、引领者。
要加快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的步伐,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加快破解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设置上的短板,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当前,浙江正大力推动新一轮高教强省政策体系迭代完善,奋力建设更多高水平大学和优势学科,并将持续增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战略竞争力。
要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验室里“栽培”出来的科技成果只有在实际检验中才能“瓜熟落地”。近年来,浙江积极创新机制,通过边盘点、边推广、边转化,激活一大批“沉睡专利”,加强科技经纪人等科技成果转化队伍的建设,多措并举,努力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要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入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肩负着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光荣使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已在浙江启动,全省上下将继续谋划职业教育提质升级,加速推动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通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来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助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