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言 宏 通讯员 邓昊冉
8月31日,宁波市惠贞书院高中金点子大赛暨暑期科技新苗汇报会如期举行。10位专家评委、50余位学生家长、10余位导师与98位科技新苗共同见证学生们的研究成果。
“我们以蝠鲼为原型设计制造简单的仿生水下机器人。团队成员自行设计并通过3D打印制造零件;在组装过程中探讨与测试了不同材料的防水效果,并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选择。最终初步实现了蝠鲼机器人的水下测试。”惠贞书院高中学生柴欣吾介绍了团队的参赛项目。
活动最终评出6位科技新苗先进个人和6个科技新苗优秀团队。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杨云生说,汇报会是展示惠贞书院学生在科技领域学习成果和创新实践的舞台,每年暑假会举行一次,目前已经7次。
自2015年起,依托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学校先后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宁波市微萌种业有限公司、宁波大学、西湖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1家单位联合成立惠贞科学院和科技新苗工作站,联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成立市科技新苗团队17支,招录新苗学生200余人。
为此,学校设立科创人才培养专项经费,采用“校内导师+校外专家”的双导师培养机制。学生们充分利用校内生物苑、校外实践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教学资源开展体验式学习实践。
在参与体验式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导师课题、深入实践基地、查阅文献、亲身体验、开展科学实验等,尝试解决相关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学生的研究课题涵盖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从植物鉴别到分子育种、从食品保鲜到深度加工、从环境监测到污水处理、从绿色合成到材料化学等领域。目前,学校已有物理、化学、信息技术、数学、生物等5门学科参与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校内指导教师增至20名。
依托全市科研院所的专家人才、设备设施和教育资源,惠贞书院结合宁波市1122工程学术性高中创建和科创基地建设,探索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育新模式。近5年,学校主编出版选修课校本教材一本。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学生成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在不断参与国家、省、市级科创挑战中,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品质得到了较大的发挥。近5年,学生获国家级奖项53项,省级奖项67项。
很多学员在毕业后选择了参加科技新苗培养计划时的研究方向。俞佳兴是惠贞书院2018届毕业生,也是青苗计划第二期受益者。对他来说,母校是梦想发芽的地方,因为学校给足了学生绽放个性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他曾加入学校机器人社团,参加各类机器人创新比赛,不放过任何一个科创学习的机会。后来,他如愿考入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并参与“I-dub——国内首创AI影视后期声解决方案提供者”项目。该项目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他还参与编写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实践教材《跨媒体移动应用理论与实践》。他说:“很感谢青苗计划。回忆高中时期,我觉得科创活动没有影响学习,反而能激发学习热情,培养科学与创新思维,帮助自己全面发展。”
①教师张志祥(中)在指导学生种植蔬菜。
②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严成其在指导学生。
③科技新苗成员在鉴定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