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Z10版:浙江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巡礼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9月6日 星期

金华:构筑高质量的教师人才“磁场”

在金华市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大会上,新教师进行入职宣誓。

□本报记者 张 莺 陈嘉琦

8月27日,作为金华第一中学的新进教师,季泽慧参加了全市暑期师德师风培训会议。教师的岗前培训第一课,就以师德师风为主题,这让她深有感触,“师德师风是第一标准,已经深刻地印在了我们每位新教师的心里”。

“这在金华已经成为传统,教师的入门第一课就是师德师风培训。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须把师德师风放在第一位。”金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李唯说。

近年来,金华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把涵养教育情怀、提升专业素养、强化严管厚爱、激励改革创新作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全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正本清源,树好师德师风

两年前,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俞正强就发现四年级的“七仙女”不一般。“七仙女”,就是现在学校六年级的7位班主任。

“我已经帮大家买好了语文教材,大家可以开始备课了。”两年前的那个暑假,在一个名为“七仙女”的微信群里,行动派教师方韶波一开口,其他“仙女”纷纷点赞跟进。如今,在假期自觉集体备课,已成为“七仙女”的必修课。

经过多年磨合,这群年龄、性格各异的班主任凝聚为一个“有情有爱”的大集体。在7人通力协作下,各个班学生的综合素质齐头并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优质均衡。今年暑假,“七仙女”送走了第一批毕业生,她们也成为坚定的教育“合伙人”。

“我们把7个班级当作1个大班级,7就是1。”教师陈丽艳说,“我们不在乎哪个班级是第一,我们只在意自己是否尽力、7个班的学生是否一起获得了进步。”

“七仙女”摒弃单打独斗,携手共享共进,这在金师附小并非独例。眼下,受“七仙女”的师德故事感染,校园内正悄然发生诸多微改善:年轻教师,利用假期自觉集体备课已成为常态;优质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会定期举办,集体智慧在一次次碰撞中集结,成为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手架”;教书育人的优秀做法集结成册并被大力推广,鼓舞全体教师立德树人;改革教师考核机制,年级组实行捆绑考核,让“人人都可以优秀”,校园不再是教师的“博弈场”,而是所有教师共同成长的“共生场”;为帮助新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学校给出一套凝结多方智慧和经验的教学支架……

“就是在一次次师德故事的挖掘和推广中,在‘做好人’‘带好班’‘上好课’的‘三好’师德建设引领下,我们让教师以一颗纯粹之心投入教学活动,助推教学质量提升。”俞正强认为,师德师风正了,学校办学质量才有保证。

浙江师范大学婺州外国语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生民对此深以为然。作为一所民转公改制不久的中学,幸运的是,校内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基本解决;令人担忧的是,稳定的编制有可能磨损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与责任感。学校正是在党建引领的旗帜下,牢牢依靠党员教师队伍,发挥党员教师在铸魂育人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优良的师德师风鼓舞人,确保教学品质不降,学校口碑不下滑。

在金华的各所学校里,凭借营造风清气正教育生态的“春风”,师德师风建设星火正燎原。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之“风”。各校把师德师风内容列为党组织学习的第一议题,纳入教职工会议的重要内容。新教师岗前培训必修师德师风相关内容,每学期开学前一周确定为“师德主题教育周”。

营造清廉教育生态之“风”。金华直面师德师风顽疾痛点,对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3年来,金华迭代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全市共立案查处违反师德师风问题105人,解聘18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87人。

完善师德管理闭环之“风”。严格教职工入职查询制度,任何学校不得认定、聘用有违法犯罪记录的应聘者。实现教师从入职到退休的全过程管理,内容涵盖组织新教师入职宣誓、签订师德承诺、制定师德师风问题负面清单等多项举措。

“得益于良好的师德师风,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升。”李唯表示。

引育并举,做强师资队伍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强化教育人才集聚是金华教师队伍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作为家门口的师范院校,浙江师范大学一直是金华各大教育单位的人才库。为进一步提升浙师大优秀师范生留金率,金华改革招聘环节,频出实招——

招聘时间前移“留”人才。近年来,金华市教育局积极改进招聘方式,针对每年11月份的教师招聘活动,强化部门协同,提前半年为各所学校争取到人才招聘指标,尽快进校摸底,网住留“金”人才。

招聘形式新,择人更科学。传统的教师招聘方式需通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环节冗长的弊病“劝退”不少考生。现在,金华各教育单位可采用模拟说课、试讲等形式考查考生的专业能力,大大提升了招聘效率。

招聘自主权下放,鼓励学校自主招聘。2019年以前,金华各教育单位的招聘由教育局负责,招聘存在信息滞后、效率不高的弊端。各教育单位获招聘自主权后,可自主谋划招聘工作,提前与高校对接,签约所需人才。

除了在招聘环节上下功夫,金华还积极发布引才政策、推出人才招引计划,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广纳省内外贤才。近两年,金华实施万名大学生留金计划,发布“智选金华”大学生人才集聚工程的相关细则,不断提升人才留金引力,厚植留金沃土。

为在大量引才的基础之上优化人才结构,金华创新建立每两年一次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机制,结合各地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及时增减调剂编制,实施精准“瘦身”和“健身”。

人才的引进还需与培育并重。为人才搭建培养平台,持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金华势在必行。

对于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初级中学校长常金梁而言,正得益于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平台,他的教师成长之路走得稳扎稳打,前景无垠。作为一名乡村青年思政课教师,常金梁通过参加省、市各类教学业务比赛提升专业能力,于去年获评省教坛新秀称号。同年,当时作为副校长的常金梁成为金东区选派外出挂职的5名副校长之一,前往杭州一所学校开展脱产跟岗学习。令常金梁激动的是,今年4月,经过层层遴选,他确认入选2023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为金华市唯一入选者。

金华市金东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陈晓玲向记者介绍,在名师名校长“双名”工程的推动下,近两年,金东区已培养出市级名师名校长20名、区级名师名校长43名。“‘双名’工程为教师提供打磨专业能力的平台,激励教师打破自身职业‘天花板’。”陈晓玲表示。

金华不遗余力支持人才引育,绘就了成果斐然的丰收画卷:近3年,金华市共招聘中小学新教师1.1万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21.5%,引进名师名校长46名;组织实施两批“双龙计划”特殊支持专项教学名师遴选,目前已储备人才1260余名;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已有124名校长参加职级评定,纳入职级管理……

拴心留人,助师安心从教

人才既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如何留才?

对于金华一中而言,留才的重点在于留“心”。金华一中通过机制体制创新,对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不断加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与归属感。

金华一中将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学校发展的重要位置。目前,学校已拥有15位国家级金牌竞赛教练,覆盖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五大学科。

该校尽可能为这批高素质人才引进开放“绿色通道”:在学校制度层面,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一致通过,此批高层次人才无须参与校内竞聘便可获得教师高级职称拟聘资格,充分肯定人才价值;在住房福利层面,对于校内人才用房,金华一中按照人才维度划定选房顺序,将此类高层次人才选房顺序前置,帮助尽早安家落户……

同时,努力提升每位教师教学、生活幸福指数。

教师肩上的“担子”轻了——学校确保行政性会议等事务不占用教师时间,其他事项需为雷打不动的集体教研“让路”。

教师的后顾之忧少了——针对青年教职工子女放学后无人看管的问题,省劳动模范、金华一中工会主席楼松年前往金华市东苑小学等教职工子女集中的学校,与校方达成合作,帮助开展教职工子女课后托管服务,以便教师能集中精力开展教学。

金华一中校长方家鸿说:“秉持相信人才、依靠人才的态度,学校把所有与教师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放在首位,把解决他们的需求放在首位。”

金华坚持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为人才打造良好生活环境,用心用情留住更多人才。创造拴心留人的大环境,强化资源保障是关键一招。

近年来,金华建立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增长联动机制,当前已全部实现中小学教师工资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此外,下放绩效考核权,设置发放不能低于10%的偏离度考核指标,鼓励拉开绩效奖励差距,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同时,金华也着力提高非编教师待遇水平,2023年出台《金华市学前教育集成改革方案》,明确合同制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在编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的75%,逐步实现同工同酬。

金华一系列实举,皆有助于构建人才“磁场”,凝聚教育发展动力,确保实现教育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好起来”。

①金华市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新课标,赋能新课堂”主题研训暨名师送教活动在义乌市佛堂镇佛堂小学举行。

②金华市实验幼儿园开设园本课程“亲亲小动物”。图为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

③金华市红湖路小学以劳动教育为依托,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图为该校钩针社团的学生正在学习穿针引线。

④金华市湖海塘小学的“蓝星”图书馆。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