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毛才盛
宁波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通过强化政治思想铸魂、优化多元培养体系、推进城乡有序交流、优化资源统筹配置、深化教师评价改革等5项举措,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育宁波教育“大先生”,全面建强“三支队伍”,助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市域样板贡献教育力量。
坚持师德第一,以坚定信念和高尚师德建设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站稳为党育人立场,坚持和加强党对教师队伍的全面领导。全市有党员教师6.4万余人,占教师总数的49.9%,建立各级党组织3293个(包括全部56所民办中小学),全面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中小学(幼儿园)制度、干部100%“双到位”,创建省级以上党建示范高校3所、标杆院系42个、样板支部64个,获评省级示范性党组织16个、“双带头人”党组织书记典型15个,党对教师队伍的领导更加科学系统。抓牢理想信念教育,始终坚守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加强教师队伍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加强弘扬教育家精神顶层设计,构建“四明传习”教师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教师思政教育课程品牌。健全师德长效机制,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党组织师德师风建设主体责任年度报告制度,发布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全面落实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师德失范行为较往年大幅下降。建立常态化师德教育宣讲机制,创新开展教师“开学第一课(院士开讲)”,组建市级师德宣讲团,设立8家中小学师德教育基地,开展师德宣讲150余场。
聚焦核心素养,以专业发展和育人实绩建设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重塑教师发展体系,整体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养。出台《宁波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质赋能行动计划》,打造“一中心多基地”教师培训基地,实施教师分层分类精准培训,全市幼儿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初高中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大幅提升。构建教师全周期培养体系,在职中小学教师中,有市级新秀教师(班主任)3097人、骨干教师(班主任、校长)794人、名教师(班主任、校长)524人、省特级教师176人、正高级教师217人,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教师教书育人的核心素养有效提升。建强乡村教师队伍,高效赋能城乡教育共同富裕。从2016年起,推动实施两轮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计划,形成乡村教师“扎根式”培训模式,打造118所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基地学校,建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学校、涉农学校的名师乡村工作驿站,通过实施“名师骨干带徒”“名师联片指导”“乡村教师访名校”等项目,形成引领全体乡村教师的常态学习指导体系,实现乡村教师培养成长从“输血”到“造血”转型。
深化管理改革,以评价优化和制度重塑建设新时代卓越教师队伍。践行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全市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学校达到200所,实现学段全覆盖,改革力度位列全省前列。“县管校聘”制度已常态化融入教师人事管理制度。近3年,全市交流轮岗教师5192人,其中优秀教师向乡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1025人,骨干教师交流轮岗1170人,县域教师配置更趋均衡。聚焦人才“引、育、留、用”,汇聚教师队伍建设关键要素。建立科学副校长制度,目前已有7位院士、200多位教授和500多名科技人员担任中小学科学副校长,实现全市中小学校全覆盖。开展乡村学校师范生委托培养,去年全市委托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定向培养师范生125人,助力解决乡村教育结构性短缺问题。鼓励各区(县、市)招聘高学历高素质教师,开展学校自主招聘试点,试点校自主招录优秀人才,高学历高素质教师比例不断攀升,教师队伍结构更趋优化。
在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宁波教育人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实施新一轮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提质赋能行动,重点抓好“五个一”。一是突出思想政治第一素质。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政治引领摆在首位,开展教师思想政治轮训,切实推动全市教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二是紧抓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厚植尊师重教文化,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领与师德底线构筑相结合,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教育家精神。将师德师风作为“一环四员”校园风险防控重要防范问题实行动态监控,筑牢师德师风“防火墙”。三是提升教书育人第一能力。站牢“高素质专业化”重要定位,坚持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打造本硕贯通的教师培养体系,深入实施新时代中小学“三名”培养计划,试点“整校推进”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培育出一批宁波本土的“大先生”“教育家”。四是广泛凝聚人才第一资源。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优化“引、育、留、用”全链条人才体系,推动将市级骨干教师、多年在教学一线有较大贡献的教师纳入市级人才目录,支持高校依法采取多元化聘用方式选人用人。建强市级登峰学科和优势特色学科,全力打造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支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五是激活综合改革第一动力。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探索在学校先行考核的基础上组织教师招聘,加强教师聘用合同管理,健全教师退出机制。加大待遇保障力度,丰富教师荣誉体系,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智能技术赋能教育数字化治理,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