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优秀的教学成果是以教学改革创新实践为基础的,需要经过梳理与凝练,才能可复制、可推广。目前,各地各校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新一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与凝练工作。本报约请省教育厅教研室研训部主任钱万军对此作一梳理,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本期关注——
□省教育厅教研室 钱万军
在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省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转眼之间,2026年新一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又将临近。如果想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尽早启动教学成果培育与凝练工作,提前为教学成果奖评审做好准备。那么,如何梳理与凝练教学成果呢?笔者近日调研了很多单位,并根据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文件精神和我省2022年教学成果奖申报书,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就教学成果的梳理与凝练谈一点感悟和想法。
A.准确理解教学成果的内涵与价值导向
很多人对教学成果的内涵理解不清,甚至存在不少误解,往往与课题研究成果混为一谈。1994年国务院发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指出,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教育部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要反映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要成果。可见,教学成果不同于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成果更注重理性认识,教学成果更注重实践变化。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并取得成效,才能成为教学成果;有的没有课题立项,长期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且效果显著的工作,经过总结提炼,也可以成为教学成果。概言之,教学成果的要求如下:
1.突出育人导向
教学成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时代精神,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着力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没有对学生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变等产生正面影响,没有实际育人效果,就不是真成果。
2.注重解决问题
教学成果必须围绕解决当前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和面临的未来挑战,即聚焦真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该类问题可复制、可推广的思路、方法和措施。教学成果要解决真问题,要真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真有效果。
3.推进理论创新
教学成果必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研究、实践、推广、再研究、再实践,总结提炼出自己的理论见解或发展完善已有理论,在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较大突破和较大影响。没有突破,没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只是应用现成理论、复制他人的做法,就不是真成果。
4.经过实践检验
教学成果必须在研究的基础上,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没有经过实践检验,没有显著的成效,就不是真成果。
B.凝练教学成果主题,提升成果立意高度和深度
总结梳理教学成果的关键就是寻找切入口,凝练主题。有专家曾说,“外显的是主题,内隐的是问题,凸显的是研究水平与高度”。好的主题必须简洁明确,让人知道该教学成果要解决什么问题,价值指向是什么,给读者和评委专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确定教学成果主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大处着眼,提升立意高度
教学成果要聚焦的真问题,必须是体现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具有较高的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学实际问题,尤其是那些尚未解决或者尚未很好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育人价值。很多人容易受学科研究的思维束缚,或者没有跳出教学改革工作的视野,就事论事确定主题。如“××改革区域实施样态研究与实践”和“学校××评价实践与探索”这样的标题,虽然大家都明白是什么,但是过于平淡笼统,无法体现成果的育人价值,显得立意不高。
总结梳理教学成果,首先要了解与掌握教学改革的动态和方向,如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文件、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等。像2023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全面阐述了今后5年我国基础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行动目标和重点任务。这都是选择成果主题的重要参考,我们必须将自己的成果与教育教学改革大方向对接起来,跳出学科和改革本身,大处着眼,提升立意,重新认识成果的育人价值和意义。
如我省成果“推进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区域支持系统研究”,为了申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将原来的主题改为“让每个孩子活得精彩:区域推进拓展性课程的高品质建设”,从“支持系统研究”到“高品质建设”,明确成果的目标指向是“让每个孩子活得精彩”,立意明显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
2.小处着手,切口精准显深度
教学成果指向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必须从小处着手,不能泛泛而谈,切口不宜过大,但指向一定要明确。如果切口过大,问题过多且严重,虽然突出了教学成果的价值和意义,但是因为单一的成果不可能解决太多问题,成效就不能很好体现,同时也不利于将成果讲深讲透。
如我省成果“思维可视化发展视域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实践探索”,为了申报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将原来的主题改为“从思维可见到思维发展:小学数学探究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数学作业”限定为“探究性作业”,“实践探索”改为“设计与实施”,这样既限定了问题切口,又明确了成果指向。
3.创新求异,凸显成果价值意义
一项教学成果想要在评审中脱颖而出,除了立意高、指向明,还应凸显成果价值意义。在标题上“戴帽子穿靴子”,嵌入大概念、大单元、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核心素养等热门概念名词,虽然表面上显得高大上,但是实际上根本骗不了评审专家的眼睛,因为“贴标签”不能改变成果主题的主要内容与价值意义。
成果主题要规范、简洁、醒目,不能太啰唆,表述准确,无歧义和语病,成果特色和亮点突出。提炼成果要紧扣热点,站在引领教育教学改革的高度,将成果精髓浓缩成关键词或短句,让人耳目一新、一目了然。如果成果主题与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有冲突,则要坚决更换;如果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主题获奖,则要尽可能更换主题或者主题切口角度。
C.构建教学成果报告逻辑框架,凸显特色和亮点
一旦确定成果主题切口,就应该按照主题进行成果梳理。目前不少成果由于缺乏梳理和提炼,堆砌资料,前后脱节,重复混淆,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逻辑主线,淹没了成果的特色和亮点,也影响了成果报告的质量。梳理教学成果时,不要急于动笔,必须聚焦主题进行二次研究,构建教学成果报告的逻辑框架。在构建逻辑框架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围绕主题梳理,学会取舍
教学成果是长期研究、实践探索的结晶,会积累大量的素材资料。如果缺乏正确判断能力,不会取舍,尤其舍不得删除与主题关联不大的资料,就会导致材料堆砌、逻辑混乱。成果必须围绕主题进行梳理,与主题相关的特色和亮点要重点凸显出来,激发读者和评审专家的阅读兴趣。与主题不相关,或者关联不大的内容,必须坚决地舍去,删繁求简,凸显主题。
2.重视解决问题,逻辑严密
不要受撰写课题报告和经验总结的惯性思维束缚,不要按照课题研究、工作推进的思路,不要按照时间顺序去梳理,也不要仅仅罗列成果内容,忽视逻辑关系,导致成果主题、内容、成效不对应。
要按照解决问题的思路,梳理成果的逻辑框架体系。整个报告按“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成果(解决问题的理论与实践)—主要成效”串联起来,环环相扣,一脉相承。既要做到每个部分内在逻辑高度一致,又要做到各个部分前后呼应、互为印证。
如“‘党在我心中’信仰教育的二十年学校探索”成果报告,完全按照解决问题的主线,构建成果报告逻辑框架(见下图),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前后呼应,使成果报告形成了逻辑自洽的闭环,大大提升了成果报告质量。
3.准确阐述成效,实证支撑
效果是评价教学成果水平的最重要标准。成效重在阐述该项教学成果对学生发展产生的实际育人效果,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贡献。阐述成效不能泛泛而谈,落入“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俗套。如果没有事实性资料及相关数据予以支撑,表述就会苍白无力。因此,首先,要提高成效阐述的针对性,证明自己的成果确实解决了问题,并有显著效果;其次,成效要凸显育人导向,重点体现学生发展、教学改变的育人效果;最后,要提供量化数据、定性案例,以及省级以上权威机构、专家肯定的标志性事件,切忌一味强调获过多少奖,发了多少篇论文,评上了多少名省特级教师或者正高级教师,这些都只是成果的“副作用”,成效的主体还是育人效果与教学改变。
D.规范教学成果
文本格式与表述
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成果报告的文本格式、字数和语言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教学成果报告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撰写成果报告
严格按照教学成果文本格式要求撰写报告,严格控制字数,表述精炼严谨,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教学成果报告格式分为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主要成果、主要成效等四部分,不要随意改变文本结构、表述顺序和形式,将成果报告写成课题报告或者经验总结报告。问题的提出部分应该阐述需要解决的教学实际问题及其价值导向,但是有的人泛泛而谈问题的严重性,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部分应该阐述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但是有的人写成课题研究或者实践工作推进的过程、任务和方法。主要成果不是阐述可复制、可推广的思路、方法和措施,而是像经验总结一样写成具体工作的做法。
2.严格遵守语言使用规范
规范使用语言,不要生造词语、概念,不要自以为是地命名新理论、新范式,如“××范式”幸福课程、××教育范式、××课堂等,其实质是新瓶装旧酒,没有新意;不要生硬概括提炼新模式新策略,如“N-3W5L”的实践模式、21411衔接机制、三段七环九要素等,没有体现其本质的概括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不要热衷于使用文学语言修饰标题,不能用写教育叙事、教学反思的方式写成果报告,尽可能使用专业术语,充分体现申报者良好的专业素养。如有一关于“童话育人”的成果提出了“学校精神根植童话、校园环境彰显童话、德育活动借助童话、课程建设深挖童话、村校共建拓展童话”五大实践策略,这些明显不是专业语言,像“学校精神根植童话”可以改成“用童话塑造育人文化”,“校园环境彰显童话”改成“打造童话育人校园”,等等。
3.不要过度使用示意图、框架图、思维导图等
适当使用简洁的示意图、框架图、思维导图等,可以简化成果内容,梳理逻辑关系,凸显特色和亮点。但图表往往经不起推敲和分析,容易暴露报告的科学性和逻辑性问题。如果热衷于用示意图、框架图来简化框架体系、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图表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反而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不仅评审专家不明白,最后把自己也搞糊涂了。一份成果报告有几幅示意图、框架图无可厚非,但每个部分每个点都画示意图、框架图,就显得泛滥,过度追求形式了。
教学成果是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结果,不能凭空臆造出来。但是仅仅平铺直叙地阐述教学改革实践是不够的,还要学会表达,学会梳理与凝练,形成具有较高育人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成果,以引领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