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童抒雯
演绎英雄故事、探究红色文化、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在当下的思政课堂中,生动鲜活的实践体验日渐平常,理论讲授让学生喜闻乐见又入脑入心。做到这些,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努力。
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新时代新征程上,浙江着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以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锻造一支“愿意教”“能够教”“善于教”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拓源强配,队伍构成专兼结合
郑不凡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中时期就喜欢政治学科的她在填报大学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做一个‘站着能讲,坐着能写’的思政人”是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每一名学生提出的期许。大学期间,郑不凡加入了青年宣讲团,参加过校辩论赛,还在兰溪市的一所学校做过实习教师。随着学习的深入,郑不凡对思政课教师这一身份有了新的体会:“思政课教师好比是一个翻译者,需要把生涩难懂的知识点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接受。”
近年来,我省高校不断加强对思政专业师范生的培育,在适度扩大相关专业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加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源头储备。省教育厅积极搭建平台,通过“统一发布、分别招引”的方式,为全省高校招引思政课教师800余名。
育人不是独唱,而是大合唱。建好主力军的同时,思政课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兼职力量。为解决思政课教师相对紧缺的问题,省教育厅等五部门在2020年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配置机制。这些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为“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思政育人创造了更多赋能途径。
从2020年开始,杭州师范大学每年都会从各个学院遴选出优秀青年博士,组成“青博”讲师团。成员之一的陈兆肆就曾把他的思政课搬进了杭州国家版本馆。从北朝写经《大般涅槃经》、存世数量稀少的宋刻本《前汉书》,到茅盾、钱学森等现代学人的手稿信札……陈兆肆就着版本馆中丰富的素材,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在陈兆肆看来,一堂好的思政课不应只发生在教室里,“哪里贴近宣讲内容,哪里就是最好的讲台”。
锤炼“金课”,聚焦能力素养提升
曾经做过8年辅导员的欧万彬现在是浙江外国语学院的一名专职思政课教师。欧万彬说,之前长期与学生们“泡”在一起的经历,让他对思政课如何“走心”有了更深的体会,“思政课想要抓住学生的心,需要教师从形式到内容、从方法到策略、从提问到回应、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全方位思考”。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思政课堂而言,出卷的是时代,答卷的是教师。思政课教师要想成为学生的“心灵捕手”,还得靠真学识、真本事——
长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顾海林,任教思政课18年。“时政速递”是他的招牌“金课”之一。每次上课,顾海林都会在导入环节加入近期发生的国际时事、国家大事,以及社会上的好故事、好声音。在他看来,一节“有知识有味道”的思政课需要在课堂中融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和知识,这样的思政课才能真正地被学生接受和喜爱。
在东阳中学,教师蒋一平的思政课可以是走访村社,也可以是主题即兴表演,还可以是重回历史现场的“穿越”。蒋一平常说,“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坚持“用讲故事的方式讲好道理”正是她一直追求的。
对于景宁中学教师邢方方来说,让思政课“接地气”的最佳路径是从生活中的小切口入手,把大道理拆解为小命题,并在生活中找到结合点。身为班主任的邢方方坚持写了20多年的“老班日记”,这些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滴片段也成为思政课的素材来源。
温岭中学教师王海波坚持打开校门,将“大思政”理念融入社会生活。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开展了“职业影子行动”“百名家长进课堂”“模拟法庭”等活动,还建立了10余个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发起一批志愿服务项目,让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思政育人的过程中来……
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决定了其教学质量和效果。近年来,我省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性,推行中小学思政课在职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建立中小学思政课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探索建立一批高质量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实践教育基地,尽可能多地为教师搭建社会锻炼的平台。
深化教研,共学共训提高站位
“同学们,你们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么红吗?”问题刚被抛出,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这个热闹的场景发生在宁波市鄞州区东湖小学的一节思政课上。与往日不同的是,授课的是浙江万里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项目组的学生。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语境下,如何打通学段壁垒,让大中小学的思政课堂同向而行、各有特色,是当下思政课教师亟须探索的课题。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锟认为,“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具备一体化教学理念、掌握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大学思政课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一起备课、互相学习,在我省已不再是新鲜事。早在2021年,浙师大就成立了全省首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中心。同时,学校还与金华市婺城区、兰溪市、平湖市等地的教育局合作,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同盟。在此基础上,联结各地教研室和相关中小学校,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手拉手”集体备课工作机制和网上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
宁波市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成立中小学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统筹规划中小学德育发展规划、思政理论课建设、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发展等,全面提升中小学思政理论课质量和德育工作水平。台州市建立首批60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学校,并与椒江区、玉环市签订联盟校立体全方位合作协议,打造更为紧密的一体化联盟。温州市开展“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共上一节主题思政课、举行一次学习交流、策划一场现场研讨会、组织一次案例评审,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有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