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星期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
十年探索“行走”的大思政

大树下思政课堂——“青春献礼党的二十大,班班有歌声”活动
大树下思政课堂——经典诵读活动
传统文化进课堂
大树下剧场之学生个人才艺秀
大树下剧场之党史学习活动
根据楼曼文烈士事迹创编的舞蹈《囚之歌》
师生共学党的二十大精神

□俞海琴

不久前,来自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2023级学前班的学生彭奕可获得了第12届杭州市青少年西湖明信片大赛一等奖。“我用红色和蓝色两种对比色来呈现西湖的美丽景象,画中少女的秀发便是西湖的湖水。”谈及自己的作品,彭奕可说,“在我眼中,西湖是美丽、神秘的,她承载着杭州甚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我希望通过这幅画表达我们对西湖、对杭州的爱”。

彭奕可的话映射出杭州市人民职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鲜明特点: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近10年来,学校秉承“大思政课”的理念,不断创新机制,探索适应师生成长需求的思政路径,结出累累硕果。

2021年,学校党委副书记楼列娜带领团队研发的“声乐”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2022年,该教师团队在市“同上一堂思政课”教学素材遴选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楼列娜获首届省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提名,学校还作为唯一中职代表参加全国职业院校课程思政集体备课会;2023年,“让学生成为乡村振兴的答题人”课程在市中职学校优质思政活动型学科课程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学校原创的视频《助力乡村振兴,筑梦文化共富》入选中国教育电视台“乡村振兴你我同行”典型案例短视频征集与宣传活动,相关课题获得当年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2024年,由楼列娜、许淡雅、汤丹婷3名教师指导的作品《联乡结村活动下淳安县梓桐镇乡村共富探索与启示》获得杭州市“城乡行走:我眼中的中国式现代化”调研实践报告现场赛一等奖……

打造思政学习“大场域”

走进杭州市人民职校,可以看到一棵与共和国同龄的大樟树。4月底,学校教育教学文化节女生教育活动的重头戏——2021级幼保2班学生带来的女生教育课程“嘿,女孩”在这里上演。整台演出直面容貌和身材焦虑、学习困惑、同伴交往等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烦恼,通过舞蹈剧、英语访谈、合唱、舞蹈、典籍阅读等形式,教导学生爱自己、爱生活、爱他人、爱国家,克服困境,向阳而生,向美而生。大树下、走廊里站满观看的师生,人群中不时传出喝彩声……

为践行“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教育理念,学校依托大樟树,打造了这个大树下剧场。区别于传统思政课程以说教为主的形式,大树下剧场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学生的浸润和互动,设置了以班级、专业部、学校为单位的系统化课程和项目。每周四中午,都有一个班级在大树下剧场展示班级特色文化,呈现学生在知识养成、专业技能、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成长。专业部、学校则在每学期结合大型重点活动开展2次以上节目展演,比如去年3月举办了“迎亚运,展风采”展演活动,11月则举办了“看见成长的力量”展演活动。在这些展演活动中,茶艺、舞蹈、音乐、朗诵、书法、健美操等各种技能相融合,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技能、学科知识无缝衔接,不仅提升了职业素养,也拓展了成长的舞台。

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杭州市人民职校一直努力创新校内思政学习空间,除了大树下剧场,还牵手社区、高校、企业、幼儿园等,打造立体化的思政学习“大场域”,使思政行动有载体,让思政学习随时生发、随处发生。

学校结合专业特色,与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朝晖幼儿园、凤栖幼儿园等组建思政联盟,搭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学习平台,开展“一班一园”深度浸润的课程活动。

学校基于传统企业实践的弊端,力求破解理实分离、内容零散、形式单一、校热企冷的尴尬现实,经过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了卓越幼师成长联盟,形成了“一班一园”协同实践育人体系,创建了“四教合一”的实践育人样式,重构了“三化浸润”的实践内容,搭建了“三坊进阶”的实践平台,开发了“四维多元”的动态评价。协同实践育人之下,中职学生、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企业参与合作的意愿增强,园校双方共同获利,实现了校企双赢。

学校与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对口高校紧密合作,开展常态化的职业体验活动,构建一体化的职业体验课程体系,增加学生的职业认同感。2023年,学校还成为浙江师范大学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六个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理实中心合作单位。

同时,学校根据职业发展的特点,不断完善和调整原有的课程体系,以航空服务专业的“中高职一体化”为例,专业核心课程形成了分段递进、螺旋上升的能力阶梯,真正做到了中高职双向融通、一体化和谐发展,专业拓展课程则更加注重综合职业素养,如食品营养、西餐服务、葡萄酒鉴赏与服务、跨文化交际、小语种等,更加契合时下越来越多样、越来越高要求的乘客需求,提升服务品质,为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学校还借全国急救试点学校的契机,把急救能力培养纳入该专业的课程内容。

学校以党建联建机制为保障,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建立社区学院实践基地,积极参与社区活动,让社区成为家门口的思政基地。

此外,学校利用第二课堂,开发了茶叶博物馆、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刀剪剑博物馆、国家版本馆等思政学习场域,学生通过知识学习、专业体验等深度浸润的学习方式,了解杭州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立体化的学习场域,让思政学习从“窗内”延伸到“窗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了思政学习的频率和效率。

开发思政课程“大资源”

在课程资源上,杭州市人民职校创新教育内容,优化思政课程资源,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开发丰富的课程资源,紧扣职业特性,凸显思政元素,实现了思政内容全覆盖。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杭州云居山浙江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学校师生祭奠英烈,手持党旗、团旗深情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嘉兴南湖红船旁,学校党员教师重温入党誓词,手持党旗深情唱响《唱支山歌给党听》。

相隔100公里,视频对歌,杭州西湖和嘉兴南湖的上空同时响起一首赞歌。“这首歌我唱过很多遍,但在烈士陵园唱时更加心潮澎湃。革命先烈们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要更珍惜当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参加活动的学生说。

“之前我们很注重学生声乐技能的训练,对练声用的歌曲关注不够多,我一直在思考通过深挖革命歌曲的创作背景去落实‘声乐’课程思政的落地。”楼列娜带领团队教师在开发“声乐”课程思政上进行探索,设置了“求真向善尚美”“厚植家国情怀”“知史爱党爱国”等多个板块,前后采用了20多首革命歌曲开展教学。团队还原创了6首校园歌曲:《这个春节很特殊》用歌声致敬抗疫英雄;《清莲谣》采用民谣风格,让廉洁文化在歌声中浸润你我;《光辉百年》献礼党的百年诞辰,在歌声中进行党史教育……

在“声乐”课程中融入红色文化基因,在数学课程中融入乡村振兴元素,在美术课程中融入博物馆元素……走进杭州市人民职校的课堂,可以发现学校将各类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融合,在各项活动中注入思政元素,打造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思政,提升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021年是建党百年,学校抓住这一时机,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铭记红色历史、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守好“红色根脉”。大树下剧场举办了“根植红色基因,舞动人民红”系列活动,包括开展“人民红·书画建党百年”书画比赛、“人民红·红旗飘飘跟党走”亲子红歌比赛等。

其中,亲子红歌比赛、经典诵读比赛等已经成为学校“人民红”系列活动固定项目,每年都会举办。“看到我和爸妈在练习时,外公说这是他们那个年代的歌,他也想一起唱。”曾参加第一届亲子红歌比赛的2020级学前专业学生王柯然对此记忆犹新,当时,她和家人是唯一一组祖孙三代参赛的家庭。“同唱《我的中国心》,让我们有了很多共同语言,家庭氛围也变得其乐融融,我想这也是最好的家风传承。”

2024年,学校将“人民红”系列活动进行升级,推出全新的“遇见中国龙”系列活动,将“人民红”与“中国龙”相结合,通过舞龙、画龙、说龙、唱龙等形式,寻龙之足迹,探龙之精神,做好“龙的传人”,将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创设、实践活动中,让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内嵌在学生的骨子里。

在淳安县梓桐镇优美的山水间,来自杭州市人民职校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正在用画笔捕捉乡村的美丽图景。简单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勾勒出山峦、溪流、树木、房屋等自然景观。

2018年年初,杭州市人民职校响应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号召,与淳安县梓桐镇开展校镇合作,2019年签订文化共富党建联建协议。5年来,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梓桐镇的真实需求,开设了包装设计、环境设计、文创集市、艺术创编、农科体验等5个项目课程,每个项目配有1~2名专业教师,学生每学期前往梓桐镇学习实践不少于一周。为梓桐镇生产的甲鱼、番薯干等设计包装,为杏福村、梓溪村设计整村标识系统……这些搬到田间地头的课程,充分利用乡村特点和资源,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直观感受乡村文化、风土人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平台,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达到了育人和乡村共富的双赢。

打造思政师资“大团队”

舞台上,坚毅的眼神、镇定的神态,楼曼文和其他共产主义战士在牢狱中饱受折磨,宁死不屈。这是杭州市人民职校舞蹈团的原创舞蹈《囚之歌》,该作品获得了省、市中小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一等奖。

“这个舞蹈的灵感来自真实的历史事件。”楼列娜介绍,学校在举办“听故事学党史,红色基因代代传——共产党人的初心故事”党史学习活动时,邀请了学校退休老党员楼善春为党员及学生讲述党史故事。楼善春讲述了自己的姑姑——楼曼文烈士的真实故事。楼曼文历经五卅惨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为革命事业艰苦奋斗20多个春秋,1942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了监狱。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她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舞蹈团的师生听了这个故事深受触动,于是就创编了这支舞蹈。”

一直以来,杭州市人民职校都重视整合学校、社区、高校、企业、家长的力量,开设家长百家论坛,邀请企业名师进校园,与社区建立职业培训联盟,强调多主体参与,发挥主体能动性,构建立体化、纵深化的师资团队,打造了一支有情怀、能创新、视野广、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使人人成为宣传员、成为“播种机”,协同推进学校思政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金卫东在深入学习后表示,10年来,杭州市人民职校始终践行着这样的教育理念,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2023年,学校获评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先行校,这是对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大思政”学习教育机制,全员协同,全程浸润,全面融合,“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全面发展的能力和素养。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