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5月21日 星期

织密监管网络 发挥“前哨”作用
温州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加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本报记者 季 颖

“走,巡查去。”5月8日下午3点,温州市鹿城区南汇街道大自然社区网格员周森义合上案头的文件夹,起身收拾,准备开始每日社区巡查,校外培训机构是他巡查的重点之一。

走进某培训机构,周森义轻车熟路地直奔灭火器、消防栓放置处,检查器材是否完整好用、记录是否符合规定。“最近有没有新来的教职工,相关证件一定要办齐。”“培训服务合同签署要规范。”……周森义边检查,边向培训机构负责人叮嘱相关注意事项。

巡查间隙,周森义给记者展示了他的巡查“秘籍”。“这是区里在市教育局指导下研制的实操手册。网格员在巡查校外培训机构时要重点关注的检查内容和检查要点,以及巡查中所发现问题的相应处置方式都在‘秘籍’里写着呢。我们经常查阅,力求检查工作规范到位。”周森义说。

网格员参与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正是温州建立的“乡镇(街道)网格团队+部门管理员+社会监督员”网格化管理机制的重要一环。

随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持续深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如何促进其规范化发展就成了眼下的重点。在温州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处相关负责人看来,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治理工程,并非教育部门和非学科类机构主管部门这几家单位的事情,必须推动监管机制向社区网格延伸,构建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域覆盖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于是,2022年8月,温州以鹿城区、龙湾区、乐清市、瑞安市等地为试点,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在试点基础上,同年11月,温州还将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网格事项清单,全域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由此,温州各地开始探索完善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机制。

在瑞安,当地建立了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和“双减”督查员两支监督队伍,构建了“乡镇(街道)网格员+行业主管部门管理员+社会监督员”的多级联动监管体系,建立了“日常监测、定期排查、研判处置、监督反馈”的常态化监管机制。

每周一晚上6点半,瑞安都会开展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含托管机构)的夜间巡查。瑞安市安阳街道社会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叶飞燕告诉记者,一旦发现问题,网格长就会按照问题情况分级分类处置:一般性情况直接现场处置;违规办学等需要协调处理的情况上报至“基层智治综合应用”,由村(社区)、乡镇协调处理;涉嫌学科类违规培训,则由属地镇街牵头,联合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开展执法行动。在5月6日的夜间巡查中,安阳街道就发现1家新开办的托管机构没有营业执照,网格长上报平台后,社区随即对此机构作出关停处理。

为更大力度全域全面推进工作,去年年底,温州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召开了全市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暨网格化管理推进会。这次会议不仅明确了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的重点任务清单,还下发了《温州市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

这份实施方案汇聚了各地网格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对网格检查内容、工作频次、工作流程,以及部门和乡镇(街道)工作职责都作了一一说明。温州还将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到对县(市、区)的年度考核中,每年的考核要求还将随着网格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进行动态调整。

网格员是影响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成效的重要一环。围绕“查什么、怎么查、怎么处置”等关键问题,温州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实操(指导)手册》,明确了党建工作、安全管理、隐形变异等6类网格化管理场景,并依托“基层智治综合应用”实现排查、流转、处置全流程闭环管理,让网格员能够“按图索骥”迅速上手开展巡查。

与此同时,温州还评聘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专家、学校离退休干部担任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丰富信息来源。社会监督员将深入调查了解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存在无证无照、隐形变异、违规收费等问题,并及时将线索提交给相关部门,由相应的部门进行核查处置。

为提升网格员、部门管理员和社会监督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管理效能,温州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开展专项培训。安阳街道兴隆社区网格长陈雪梅告诉记者,相对于其他巡查工作,校外培训机构的巡查工作专业性更强,瑞安市里组织的专项培训能帮助自己更顺利地开展巡查工作。

校外培训机构网格化管理的持续推进,促进了温州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合法经营、良性发展。据悉,仅2023年,温州通过网格化管理发现安全问题和隐形变异线索152个,立案5件,解决矛盾纠纷143起。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