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3月26日 星期

让科学梦迎风起飞
——浙江高中创新开展科学教育综述
图为衢州二中学生在学校量子科技创新实验室上课。(学校供图)
图为杭高钱塘学校“空天信”实验班学生正在使用开源硬件电子模块进行基于北斗定位的创新设计。
(学校供图)

□本报记者 邹红宇

自主编程设计的无人机飞行展演、精彩绝伦的机器人攻城对抗赛、使用VR设备做实验……3月22日,在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的科技节上,“空天信(航空航天信息)”实验班的学生们热情展示了他们的科技作品,给其他学生带去了美妙的科学体验。学校还发布科创英才召集令,邀请未来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学生在今年暑假走进北航—华为关键软件联合实验室,与科研人员共同参与绘画机器人的研发。

年初,浙江14部门发布《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从顶层设计推进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记者在各地走访时发现,近年来,省内一些高中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为有志于踏上科研道路的高中生提供资源和教学支持,让他们的科学梦迎风起飞。

校内外合作,导入科学资源

“我当时算了一下,光永康企业采购电子元器件的花销,一年就在300亿元以上。如果把这个数百亿的产业留在永康,该有多好。”2023年11月,在龙芯飞凤书院揭牌仪式现场,“龙芯之父”、永康市第一中学1986届毕业生胡伟武的一句感慨,让他的学弟学妹们发出阵阵惊叹。

为了培养更多有科研潜力的拔尖创新人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永康一中整合资源,成立龙芯飞凤书院科创基地与创新教育基地。书院以永康一中图书考试中心为办学场所,下设龙芯实验室、图书馆、考试中心、创客基地及五大学科竞赛基地,逐渐形成高中与初中、小学相衔接的科技创新课程体系。“书院打破了小、初、高的隔断壁垒,指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构建起主线贯穿、环环相扣的链条式科创人才培育体系。”永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无独有偶,东阳中学也充分挖掘高校资源,与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化学系等签约共建拔尖创新人才共育研学基地。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马雄峰等校友的推动下,全国第一个开设在中学的量子科技实验室落户东阳中学。

除了在校内建设科研基地,一些高中还会直接与高校合作打造科学实验班。早在2018年,衢州第二中学便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签署中学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协议,在校内共建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中国科学院专门派了4名专家和衢州二中的教师一起开发课程,为学生提供科学指导。

2020年年底,绍兴市第一中学与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北京大学携手打造北斗科技班,截至目前已开设3届。该班以北斗课程体系、标准化设施设备和规范化教学流程为基础,依托“北斗+”组织、人才和资源优势,系统化培养国家战略安全和产业发展迫切需要的“新工科”类高层次科技人才。绍兴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王琛介绍,该班学生在保证不影响学校整体课程学习任务的情况下,每周加学至少2课时的北斗主题课程,跟着北大教授学习北斗相关知识,并在标准化的北斗智慧实验室里开展科研实践。

沉浸式体验,与科学家同行

如何撰写答辩论文?学术论文写作有哪些规范?怎样查阅相关文献资料?……3月14日下午,国科温州附属高级中学学生王奕兮,认真聆听着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科温州研究院生物医学物理中心主任帅建伟的论文写作技巧分享。在此之前,她已经跟着帅建伟进行了一个学期的科学研究,目前项目已接近结题。

去年秋季学期开始,该校和国科温州研究院联合打造“科学家助陪伴学”项目,让学生们在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沉浸式感受科学的魅力。项目采用“项目导师+科学家导师”的双师教学模式,来自国科温州研究院的7个科学家团队各带领一个课题小组,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材料学、计算机等领域。每个课题小组招收6~12名学生。作为帅建伟课题小组的一员,王奕兮表示在确定选题、查找资料、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自己的科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以前学的一些‘死’的知识都‘活’了起来,第一次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元素,自己离科学更近了一步”。

对于杭高钱塘学校2023级“空天信”实验班学生吴芷轩来说,她最期待的就是每周四下午的特色选修课程。课上,她可以和一群同样热爱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的同学一起体验科技创新的氛围。

为了给有志于航空航天事业的青少年播下梦想的种子,2021年,杭高钱塘学校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合作创办了“空天信”实验班,以航空航天、信息技术跨学科培养为目标,帮助学生搭建航空航天领域知识体系与框架。从小对航空航天十分感兴趣的吴芷轩看到这个消息后,就把目标锁定在“空天信”实验班。现在,她非常感谢自己当初的决定。“无论是上学期学习的‘无人机百变应用’课程,还是这学期的‘北斗创造美好生活’课程,我都非常喜欢。”

用科学的方法推动科学教育

在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高中开始寻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教育。那么,专家们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帮助他们深化科技创新能力。”在省教育厅教研室科学教研员沙琦波看来,高校的科研资源和科研机构的先进技术能够帮助高中生尽早找到自己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兴趣点和特长,有利于创新拔尖人才培养。

但与此同时,个别科学教师也向记者表达了担忧,比如合作过程中可能出现流于形式的问题。“部分学校出于种种原因,存在签了科学教育合作协议但是没有落实的情况,或者对于学生的科研活动拍照了事,并没有真正指导学生的科研实践。”一名从事相关教研工作的教师表示。

“在引入优质科学教育资源的时候要加以甄别,不能破坏学校原有的教学秩序。”省科技馆副馆长、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主任赵国治建议,各高中在利用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优质科学教育资源供给时需要平衡好“扩面”和“提质”的关系,此外还要提升教师队伍科学教育水平,在全社会营造科学教育的浓厚氛围。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