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3月12日 星期

提高课堂的“素”质
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以“素课日”丰富教学内涵
开学第一天,在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迎接学生返校的是教师们的“寒假作业”。为了训练教师们的基本功,提升课堂板书的书写质量,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在寒假期间练习书法,并于开学前上交作品。(学校供图)

□本报记者 杨 倩

“谁想来感受一下围炉的温度?”2月27日13:30,在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教师周非比的话音刚落,学生们的小手就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一堂由“围炉煮茶”开始的科学课,不仅学生们充满好奇,也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记者发现,周非比在课上拿出了炭炉、茶壶等煮茶工具,酒精灯、烧杯、温度计等实验器材,却不见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实验、讨论、总结,凭着一支粉笔和整面板书,周非比带领着学生们探寻温度与水的变化关系。

语文课上,教师用粉笔画出修竹图,帮助学生赏析郑燮的诗《竹石》;数学课上,教师一出手,一个浑然天成的圆形出现在黑板上……校园里,像周非比这样不依赖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教师还有很多。

“素课”的由来

“这是‘素课’。”校长邵建刚告诉记者。去年10月,学校经研究推出“素课日”措施:每周一天,除信息技术外的所有学科,必须放下多媒体设备,回归传统的板书教学。

在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驱动下,各种科技设备和数字软件在学校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无疑是当下教学的主流模式。学校的教师们对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得心应手,“云课堂”“互联网+课堂”也高度普及。“但是,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有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的现象。”邵建刚告诉记者,通过日常观察、同行间交流,他发现,有的教师面对网络上海量的PPT课件资源,不细心甄别,拿来就用;有的教师过于依赖PPT课件,课堂教学被PPT牵着走。

“我最开始教书时,没有电脑、投影仪、PPT等,课上就靠一支粉笔、一本教材。”回想自己的教学之路,邵建刚说,“多媒体设备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一堂课上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多媒体展示的,有时候留白反而能促进学生思考。”他认为,“素课”教学应该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尊重教学规律,根据学生们的学情、课堂的真实反应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也应该科学、适度、有节制。

为促进教师们思考教学、反思课堂,避免PPT滥用,使课堂更精致、更高效,“素课日”诞生了。学校决定“走一走极端”,拿掉多媒体设备,让教师们返璞归真,只靠板书教学。

“素课”该怎么上

去年10月18日,“素课日”第一次在学校开展。

这天,数学教师叶丽芳要给学生们讲解“圆的认识”。没有多媒体设备,她用粉笔在黑板上工整地画出圆形后,又一一标注出圆心、半径、直径。从教25年,在叶丽芳看来,板书是教师的基本功,自己还是很习惯“素课”的,“因为过去课上都是自己画图形,有了多媒体辅助后板书才慢慢少了”。

和叶丽芳这样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素课”对年轻教师的挑战似乎更大。90后、00后在学生时期就主要通过多媒体课堂学习,成为教师后接触的也一直是多媒体教学。离开了电脑、PPT,他们能不能把课上好,这是邵建刚特别想知道的。

为此,学校一方面要求各班在“素课日”这天必须切断所有多媒体设备的电源,以这种强制措施让全体教师卷入“素课”;另一方面要求各学科教研组积极组织教研活动,安排以老带新,通过集体的力量把没有多媒体设备的课备好、上好。学校还把当年青年教师素养大赛的主题定为“素课”。教龄在5年内的教师全体参与赛课,以赛促教。

语文教师吕小英就在“素课”课堂上收获了惊喜。教授巴金的《繁星》一文时,在朗诵课文后,吕小英让学生闭上眼想象“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几分钟后,学生们告诉她:“柔和的夜空里,星星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涛声阵阵,充满着淡淡的忧伤,这让只身赴国外求学的作者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的月夜、家乡的星空……”“没想到学生的体会是这么细腻。”吕小英表示,以往上到这里,她都会通过屏幕展示一张唯美的星空图,不会让学生展开想象。现在,这些可以拓展思维的环节,她常常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直接播放图片、视频”。

在复盘“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叶丽芳觉得“把圆等分后拼成长方形”这一环节下次还是应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原因是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时,需要将一个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课上,叶丽芳用纸来演示将圆16等分,“但其实这里需要极限思维,等分越多越能接近长方形,32等分、64等分、108等分……无法用纸演示,而通过多媒体就能穷举下去”。

显然,“素课”给教师们带来了变化。

在平时巡视校园时,邵建刚也发现,课堂上教师们变得少用、慎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了,还有年轻教师向他表示自己发现了粉笔教学的长处。更直观的是,去年,学校的语文、科学、音乐等学科课堂教学在区级评比中,都取得了一等奖的佳绩,《小学生公共空间素养提升及其支持系统实践研究》成功立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课题,在衢州市基础教育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从“素课”到“素课意识”

去年12月,学校将“每周一天素课日”的要求调整为“每周一节素课”。“不希望‘素课’流于形式。”对于这番调整,邵建刚解释道,推行“素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尊重教学规律,促进教师在所有课堂上都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针对课程内容、学生学情采用最合适的教学方法。既然这种“让课堂更精致”的“素课意识”已然扎根教师心中,那就充分还他们选择的自由,不强调“每周一日”的形式。

不只是教师,“素课”也让学生起了变化。不止一名教师向记者表示,“素课”让班上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他们发现“课上的师生互动更多了”“学生们更专注于教师的讲解了”。

“我发现学生开始喜欢记笔记了。”周非比说。成为教师才3年,刚开始准备“素课”时,周非比很不习惯,因为“平时自己都是在制作PPT的过程中理顺思维”。为了准备好一堂“素课”,在理顺思维后,周非比还会从大小、颜色、布局等方面精心设计板书,将最重要的内容通过最合适的形式展示。学生孙嘉翊就是“开始喜欢记笔记”的一员,他说自己以前不怎么记笔记,现在“我发现老师的板书都是重要的知识点,所以会认真记下来,复习的时候很管用”。

一番心血成就了师生的双向奔赴。邵建刚说,接下来,学校还准备在教师中发起“让PPT更精致”的行动,“不是在外在形式上追求更多炫目的特效,而是从内容上去精简、提炼、升华PPT,让PPT更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