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3月5日 星期

援藏教师戴海萍的“雪域情缘”


□本报记者 李 平

在西藏那曲市嘉黎县中学,在浙江省援藏指挥部,在温岭市温中实验学校,只要一说起戴海萍,大家都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个女老师,不简单!”

时间回转到2022年7月19日。这一天,经过层层筛选,戴海萍怀着激动和不安的心情,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激动的是,支教梦终于成真;不安的是,作为浙江首个奋战在4500米海拔地区的援藏女教师,她即将挑战的是“在那里待上一年半”。

嘉黎的山路曲曲弯弯,县城被山峦和湖泊一圈一圈环绕起来,一路行来,碧蓝的天空不含一丝杂色,时不时可见一座座雪山耸立,对向往西藏风光的游客来说,可谓是人间最美的风景。但对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们来说,高寒缺氧,大风凛冽,冻土坚实,“一年之中,一半是冬季,另一半是大约在冬季”……

有一种信念在支撑——

请叫我“援藏老师”

台州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共5人,其中,戴海萍和来自三门县的林咸尚、来自黄岩区的林剑在嘉黎县中学支教。戴海萍说,嘉黎县的县域面积比温岭大很多,而嘉黎县中学是该县仅有的一所初中。

上午迎着朝阳出门,晚上6:40结束一天的工作后,要走上15分钟才能回到援藏教师所居住的嘉黎县政府大院。这里气温特别低,即便是全年最热的7月,夜间温度仅在0℃左右。路上间或会有熊出没,散落在各处的牦牛也没有看上去的那么温驯,而是极具攻击性。学校特别提醒师生们:“早上不要太早出门,晚上也不要在外逗留到太晚。”因此,戴海萍休息日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到周边散散步,最奢侈的也只是去一趟距离住宿地点步行约1.5小时的嘉乃玉措。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年半的援藏生活是冷清、贫乏的。相反,戴海萍说:“自己在这里的每一天都非常忙碌、充实。”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调整为上网课。4个月的时间里,尽管人待在宿舍,但戴海萍一刻也没闲着。考虑到高海拔缺氧低压,3名援藏教师原本没有被安排带班,但戴海萍主动与学校联系,要求开通自己和另外两名援藏教师的网课权限。每天,她都要在线巡课监课,旁听四五节课,在听课时她会细心记录下亮点和不足,课后还会和教师们作进一步的探讨、交流。

去年返校的时候,已经临近2023年西藏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开考,感叹时间飞逝的戴海萍,立刻带着满满的干劲投入工作。

嘉黎县中学的2300多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家距离学校最近的也有100多公里,因此他们在学校一住就是半年。在戴海萍眼中,“孩子们都非常纯真好学”。在位于教学楼一楼的生态园,戴海萍设置了一个“答疑角”,每天为学生答疑解惑。学生都喜欢向这位浙江来的科学教师请教问题。在戴海萍的身边,总是簇拥着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而她也总在不知疲倦地耐心讲解着。不久后,林剑也加入进来。渐渐地,从生态园到楼上楼下的教室,答疑的范围在不断扩大,覆盖面越来越广。

在戴海萍的提议下,3人还发挥自身所长,开设了针对初三学生的“山海提升班”,为学生查漏补缺、加油打气。戴海萍不仅关注学生的理科成绩,对他们的各科学习情况也都了如指掌。上课、辅导之余,她还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为他们量身定制复习计划,教学生如何在考前调整心态。

每一天,从晨曦微露忙到太阳下山,即便是中午休息时间,戴海萍也没有片刻停歇。但她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本地的校长和教师们,把一生都献给了雪域高原,他们都不觉得苦,我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

援藏期间,工作的责任感及使命感始终萦绕在戴海萍的心头,在学校里,每当学生们纠结要如何称呼她时,她总是说:“你们就叫我援藏老师吧!”

有一种声音在激励——

他们“一定能行”

作为嘉黎县中学挂职副校长,戴海萍的任务是搭建台州和嘉黎之间的教育桥梁,帮助并配合学校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身为同期的援藏干部,嘉黎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杨贤巍坦言,“戴老师是位女同志,年纪也不轻,一开始我是有点担心的”,但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发现戴海萍身上有股不服输的精神,“而且‘金点子’也很多”。

这种不服输体现在戴海萍援藏工作的方方面面。那曲的理科教育是学校的短板,而嘉黎当地教师在理科课题研究方面更是一片空白,于是帮助当地教师提升教科研能力成了戴海萍日程表上最为迫切的事。为此,出发前她专程去请教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叶富军,在得到鼓励和肯定后,戴海萍的底气更足了。

戴海萍一边面向青年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交流会,一边求助自己的“娘家”温岭市教育局,筹措了5万元,作为学校教科研专项资金。贡吉是九年级物理教师,也是该校教科室主任,这一年多来,在戴海萍手把手的指导下,他在教科研方面热情高涨,申报了“‘双减’背景下实验信息化在初中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并带领教师积极投入教科研。

了解到学校物理实验器材紧缺,戴海萍积极筹措了电磁学、力学、光学实验盒各200套,教师电学演示箱4套,如今学生做物理实验便利多了,且很多实验可以在教室里直接开展。

此外,细心的戴海萍还发现,学生作文得分普遍不高,这跟平时阅读少有关。她便动员温岭的朋友及教过的学生,捐赠作文类书籍。很快,一本本来自浙江的杂志来到了嘉黎学生的案头。

身处雪域高原,戴海萍自然也会想念家乡和亲人,但她去年一直没有回家。5月学校放虫草假,她也没有回去,而是选择和备考的初三学生一起做最后的冲刺。在学生心里,这位只要说到动情处就会眼角湿润的“援藏老师”把学生的事情看得比自己都重要,学生们自然也用加倍的努力来回报她。

中考结束了,嘉黎县中学教学质量大超前年,这让戴海萍尤为振奋。眼下,回到温岭的戴海萍,俨然成了温中实验学校师生心目中的“英雄”。“人虽回来了,心还在嘉黎,那是我人生中的一段宝贵经历,增加了我生命的厚度。”戴海萍说。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