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1月7日 星期
浙农林大全方位开发结对乡村
最是洪村好景致


□本报记者 金 澜 通讯员 陈 婷 杨佳妤

天目巍峨,终于径山。径山阳坡藏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洪村。入村的山路平坦开阔,坐在车上,朝窗外望去,远处山脉绵延、林木葱茏;近处农田整齐,作物繁茂,田园气息浓郁。进了村,又是另一番天地,颇有情致的咖啡厅、露营基地、特色民宿掩映在树林中,有700多年历史的元代石塔矗立在溪畔,是游客必去的打卡点。

可就在几年前,洪村还是另一副面貌:进村道路坑坑洼洼,企业生产导致污染严重,村民们靠挖竹笋、晒笋干或者外出打工谋生,产业结构单一。

2022年,洪村入选临安区“一廊三圈十八景”全域景区建设项目后,青山湖街道委托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负责洪村全方位开发。此后,园林设计院团队多次深入实地调研,很快找到了发展的突破口:村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靠近城西科创大走廊,与杭州主城区交通往来便利;有径山茶、横畈豆腐干、竹山竹田等现成的产业资源。

摸清底牌后,团队为洪村量身定做了发展方案——打造“径山阳坡”文化村落。蓝图既定,一场改造在洪村开展起来。秉承生态理念,团队尽量减少大幅改动,主张“微改造,精提升”。例如,进村路上的围挡物,就是用当地砍伐竹林后产生的无用竹片制成,即“竹片造墙”。单调的竹片挂上了毛竹,再种上花,道路两侧变得生意盎然。

团队负责人李萍介绍,产业多样化是要提前布局的。例如,团队发现有个村民打算从事书法培训,于是对他的老房子进行了特色化改造,设计成农家书屋,在保证创收的同时,成为村里的一处文化风景。

村里的美食文化,在浙农林大食品、茶学等专业教师的介入后也经历了一场全方位升级:年轻人都喜欢吃轻便的食物,校地合作一起把竹笋往“零食化”方向研发。在茶学专业教师林杰的指导下,村里正在引进多茶类加工关键技术,径山茶的加工自动化水平将提升。学校还把乡村运营实践基地落户在村里,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进村开展教学实践,为发展旅游业出谋划策。

村貌的改变,唤来了归乡人。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的任银是个“老洪村人”。2022年,她回到家乡,开起了一家咖啡店。此外,她还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洪村建立了国际教育实践基地,吸引在杭高校留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希望我的家乡能成为这些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任银说。

风景美了,腰包鼓了,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浙农林大园林设计院院长、美丽中国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楚文表示,设计院还将围绕农旅融合新业态创建、村集体经济提升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内容,将城市动能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探索农民增收机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