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2023年11月3日 星期

中小学该如何推进课堂深度变革


编者按:

今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课堂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场域,而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变革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期探讨——

嘉宾:

宋乃庆 西南大学二级教授、教 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

研究中心主任

周跃良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浙

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

究院院长、教育改革与

发展研究院院长

费 蔚 省特级教师、浙江省银湖

基础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俞向军 浙江师范大学讲师

叶鑫军 副研究员、金华市教育

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施燕红 省特级教师、衢州市教

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郭 慧 省特级教师、兰溪市教

育局教研室主任

葛永乐 东阳市教育局教育科学

研究所所长

葛敏辉 省特级教师、东阳市外

国语小学校长

吕苏航 东阳市巍山第一小学教

育集团教师

主持人:言 宏

直面难点:革新理念,改变固有思维

●主持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对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提出了新要求。一线的学校、教师面对这一新挑战,困难主要在哪里?

吕苏航:新课标实施已一年有余,各类教学杂志、公众号推送了不少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但我们一线教师依然会面临很尴尬的境地:每个专家风格不同,反而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教学同样如此,到底在常态课中该怎样践行新课标?这是我们一线教师的痛点、堵点、困惑点。

郭慧: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深度推进缓慢,我个人认为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自己秉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的体现,说到底是教师的教育认知决定了课堂的样态。要改变一个人固有的思维模式实在是太困难了。第二,科学的评价理念与实际操作间存在较大的距离。现在的教育评价,更多的还是看到“分”,很难体现“人”。

当下关于课堂教学变革的新理念和新概念很多,落实到课堂教学中确实不易,但是我认为有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可以努力为之的,比如课堂上应该有学生讨论的声音,有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有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时间。

抓住核心:改进课堂,提升育人质量

●主持人:中小学推进课堂深度变革的核心是什么?

宋乃庆:当前我们很多学校存在办学理念不清晰、过分关注应试和分数教育等问题,课堂教学变革不能限定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教学技术的运用与加持等,更需要从顶层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本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有时候是个技术问题,创新思维的培养和科技的进步需要先发现问题。课堂变革要转向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交往。

费蔚:关键是课堂教学中该如何落实素养要求?课堂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场域,课程育人的要求需在课堂中得以落实。如何通过改进课堂提升育人质量?我认为需要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一是理解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关键能力,还包括正确价值观和必备品格。因此,课程育人要充分体现对完整的人的关照,不可偏颇。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不能只关注知识能力获取,还要着眼人的品格养成、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二是在教学内容中落实素养要求。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广泛性、整全性等特点,单一的、碎片化教学内容显然无法满足素养培养的要求。因此,要关注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注重本学科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跨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重组、课内与课外教学内容的适切融合,从而为落实素养要求提供可能。

三是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素养要求。课程具有“独特育人价值和共通性育人要求”。因此,教学活动要以本课程独特育人价值为杠杆,撬动共通性育人要求的落实。以语文课程为例,课堂教学活动要以语言运用素养的培养为基础,融合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其他素养。落实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不是不要知识技能学习,而是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精心组织与指导,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在联系,建立知识表征,形成转化能力,从而实现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正因如此,落实素养要求的教学活动,不会止步于知识的学习,而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问题;或者以真实问题驱动,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

四是在教学评价中落实素养要求。当下的教学评价更多关注知识技能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的评价不多,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表现的积极品格的评价更少。如何基于学生差异,丰富评价维度,采用多元评价、增值评价、发展性评价等,还原“人”而不只是“分”的模样,激励“人”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实践。

俞向军:课堂教学深度变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课堂本体场域,更是涉及连接课堂深度变革的其他场域的推动和创新,而这归根结底都在于面向人、培养人、促进人、发展人。以课堂深度变革推动育人目标的实现更需要我们整体谋划、系统推进。

一是要明晰当前中小学课堂为什么要深度变革。课堂教学深度变革需立足育人为本,将其作为逻辑起点,以思考场域内其他要素深度变革的价值体现。

二是要明确当前中小学课堂深度变革要变什么。课堂教学育人,要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这需要教师、学生、课程文化实现一体化联动。课程文化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上位理念,包含显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和课堂管理、隐性的学校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这些都共同作用于课堂教学中教和学的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育人观,眼里要有“人”,以育人观来统领学生观、评价观,并在教学目标、内容、过程、方法、作业设计中践行,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注着力点:以研促教,改变教学方式

●主持人:了解了深化课堂变革的核心要求,那么课堂变革的着力点应在哪里?

周跃良:第一,课堂教学变革的一个关键点是不要被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模式所禁锢。第二,教师要真正做好课堂教学变革,需做好学生研究。课堂教学要为更多的学生所接受、所认可,就应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第三,在智能化时代,教师一定要掌握技术的力量,要让技术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

宋乃庆:传统以成绩为基础、分数为参照的考试结果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如增值评价,作为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强调学生在学校进步的幅度和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为探索科学合理的评价提供了可能。

葛敏辉:国家提出素养导向的教改理念,一线学校和教师是知道并接受的,需要在操作层面加以落实。在这个转化和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教师们缺乏着力点或操作框架。因此,我觉得校长是关键,校长要带领科室和骨干先学先行、主动探索,尽可能提炼出较好的框架、模式和案例,以此来指导全校教师跟进同行。

首先,我觉得教学改革可以分为3个版本:1.0版是教让位于学,学生能说的教师就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就不代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变革学习方式;2.0版就是学校要有自己的教学理念,通过大课题引领形成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和样态;3.0版就是以有逻辑的教学体系为标志,将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及师生发展融为一体。其次,所有的学校、教研组、教师都要提炼自己信奉的教育哲学,用自己的教育哲学映照课堂变革实践。再次,在推进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叶鑫军:一是要尊重差异,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方案;二是要强化学习自主和自信心的培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和情感体验;三是关注重要的学习节点,根据学生学业和学段的特点调整课堂内容和结构。

郭慧:首先,突破还是要从对教育意义的认知开始。如果教师真正意识到我们面前的每一个孩子都将是国家的未来,我们上的每一节课、组织的每一场活动,甚至与学生的每一次谈话,都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自然会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自觉投入到课堂教学的变革中来。

其次,要培养教师自我认知的能力。学校要给教师适度时间、空间,让教师们可以觉察自己,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对话的时间多了,自我认知的能力就强了,对教育的理解也会更深入,教育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善。

再次,改进教学评价,推动课堂深度持续变革。如果说提升教育认知是教师对课堂变革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的话,评价则是推动转变由自觉走向持续深入。引导教师走进培养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各级评价部门、教研机构有着很大的可为空间。

施燕红:跨学科学习能改善学习方式、变革教学方式,实现教学做合一,这也许是走出“学业过剩”陷阱的一条出路。实施跨学科学习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对跨学科学习要有顶层设计,要基于课标教材,联系生活实际,源于真实问题,组织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跨学科学习,以核心问题推动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综合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葛永乐:要以教学研究的方式有效推进中小学课堂深度变革。课堂教学研究可以使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反思和总结,也有助于大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找到解决方案。在课题引领下的教学变革中,教师们会提高理论修养,更新教育观念,并能带动同伴一起投入到教学研究中来,其意义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实践、项目式学习的设计与实施、结构化学习的要领与模式等,都需要教师们通过课题等研究来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工具。教科研的目的是找到“课堂育人”的方法和成果,并把这些方法和成果运用到更多的学校和课堂中,为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提供有效路径和支架。因此,要实现课堂变革,务必坚持科研和教学并举,以研促教,使中小学课堂教学从注重知识学习跃升到能力培养和素养提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