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9月1日 星期

新学期,拥抱“变化”

桐乡市崇德小学教育集团语溪小学将宋韵文化融入开学季,让学生们在感受亚运盛宴氛围的同时,领略传统体育文化魅力。图为学生们在体验古代球类活动“捶丸”。(本报通讯员 王 伟 颜磊杰 摄)
地处余杭区良渚的杭州市理想实验学校举办了以“让理想扎根,让生命发芽”为主题的一年级新生报到活动。图为学生们将代表健康、热情、希望、智慧、奋进的五类种子种在学校的木质花箱里。
(本报通讯员 魏 麟 摄)
长兴县吕山乡中心小学一年级新生们在报到当天与校园里的“宇航员”合影。(本报通讯员 周洪峰 摄)

□本报记者 张纯纯

开学了。

杭州市天杭实验学校的“I-Center融合智造中心”与孩子们第一次见面。

衢州市衢江区东港小学新增了足球、篮球、武术等专项技能学习课。

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搬进“新家”,“传统书院、未来学校”的学习场景令学生徜徉其中。

……

教育改革有新要求,新的开学季也呈现出新变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围绕新课标、科学教育等当下的改革重点热点,各地各校“新招”频出,顶层设计、项目推进两手抓,“开门见山”地为新学期的教育工作起了个好头。

开学第一课,“科学味”正浓

德清县钟管小学此次“开学第一课”与以往不同,学生们前往德清地理信息科技馆,在那里与机器人切磋棋艺、探寻星辰大海。据介绍,下学期该校将会把更多的科学课“搬入”科技馆,钟管镇各所中小学校也将统一设立“科技实践日”,开展“一周一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趣味科学实践。

遂昌县梅溪小学的科技类社团也迎来了“上新”,增加了遥控帆船、摩托艇、木制飞机、冲浪纸飞机等近10个科技类社团,并由科学教师每人带领一个社团。为配合遥控帆船、摩托艇等课程的场地需求,梅溪小学还利用暑假新建了一个专用水池。学校希望在未来的科技节上,能够顺利闯出一批科学“小黑马”。

今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给科学教育做加法成了各地各校的新功课。

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喻伯军认为,想要让科学教育真正提质增效,关键在于科学教师的培养。“我省专职科学教师数量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接下来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更高层次的培训活动。”

新学期,绍兴市柯桥区所有小学科学教研组的计划表上,都增加了一项关于低年级表现性评价的课题研究。通过评价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探究实践的机会,也让教师能够更加有效地反思教学。

课程“新标准”,体育受关注

东港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郑春向记者展示了新学期的体育教学计划表。与上学期的课程内容相比,多了“体操教学采用大单元教学形式”“安排足球、篮球、武术等专项运动技能学习”等关键要素,而这正是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带来的变化。

7月,我省出台了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明确一至九年级每天至少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校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同时,有效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

开学日,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的师生们收到了一份健康大礼包。大礼包包括“现代智慧星运动场”App、80平方米的巨幅“运动远眺表”“动物图形远眺表”、更加丰富的体育特色社团和品牌项目,以及爬树、摸高等新课程。校长张刚表示,在新课标引领下,学校的体育综合改革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起他们的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健康”也是特殊教育的育人关键词。新学期,金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3名学生来到金华市红湖路小学随班就读,还有1名专职康复教师陪同。为迎接特殊学生的到来,学校开辟了1间资源教室和4间特殊教育小教室,以便为特殊学生提供康复训练、运动指导、心理辅导等各方面的服务。“新学期,我们会更深入地开展融合教育,在照顾好特殊学生的同时,将专注力培养等方面的知识运用在普通学生身上。”校长王彩芳说。

民生实事加码,校园容貌焕新

宁波市北仑区长江小学一年级的“开学大礼包”包括了270套可以躺平的课桌椅。副校长王月红很高兴:“作为一所位于社区里的小学校,我们的场地十分有限,如何在不改变现有场地的使用情况下解决学生的趴睡问题一直是学校的痛点,这套课桌椅完全契合我们的需求。”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2023年北仑区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优化学生在校学习环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该项目包括全区符合条件的教室更换可躺课桌椅,实现教室条件达标学校一年级可躺课桌椅更换率100%。

趁着暑期,忙着让校园“旧貌换新颜”的学校不在少数:诸暨市陈宅镇中心小学新建了一间多媒体互动阅读教室,为山区学生搭设了师生共读的新平台;温岭市第二中学的“空中操场”投入使用,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运动场所,下方新增的地下停车场还解决了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慈溪市观海卫镇卫山学校实施了“厕所革命”,对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厕所全面改造,解决了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

在“传统书院、未来学校”校园文化理念的引领下,温州市实验中学集新校区做好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一方面厚植“中山书院”之根,另一方面引入各项科技前沿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可能性。

未来,会有更多这样的“品质校园”出现在温州。日前,温州市教育局已实施“品质校园”文化提升三年行动,要求各地各校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进行提升。同时,温州市教育局还组建了一支校园文化建设专家顾问团,并谋划成立温州校园文化研究院。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