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7月14日 星期

“存乎一心”


□周维强

前些天跟着长三角校长高峰论坛联合采访团先后采访了海宁市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和杭州第十四中学康桥校区,采访聚焦于学校教育的数字赋能。刚好在这个时候,看到了半月谈记者的一篇报道。这篇报道揭露了一款“班级优化大师”App在学生管理中所造成的问题。文章的标题就是《学生一举一动皆量化打分?教育数字化“好经”别念歪了》。

据报道,这款App覆盖了3000万余名学生,设计人员辩解,“班级优化大师”只是一个工具,怎么使用由教师决定,意思是他们开发的这款App是无辜的,问题出在使用者。但这个辩解似乎不太有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没有给予认同,他对半月谈记者说:“基于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目前技术上不成熟,使用程序、规范上也不成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在推广应用时一定要避免让学生被工具简单操控。”

对储先生的这番话稍作解析,其中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应用于学生评价的数字技术本身还没有成熟;第二层意思是,学校将数字技术用于学生评价时,得谨慎,要合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在学校教育中,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可能会“赋能”,也可能给坏的做法“加持”。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并不只是一个“中性”的工具,工具本身就存在研发得是否成熟这个问题。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教育产品运用于学校,也还存在使用者如何使用的问题。这两个层面合在一起来看,也可以归纳到一个点上,即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的研发者和学校的教育者,在开发和使用的过程中,是不是考虑到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

我在本文标题里使用“存乎一心”,就是这个意思。这句话出自《宋史·岳飞传》,岳飞当时还是下级军官,打了胜仗,得到将军宗泽的表彰,岳飞对宗泽说:“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我想引申一下这个意思,在工程师研发数字技术或人工智能教育产品和教育者在学校运用数字技术或人工智能这两个层面上,“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都是值得我们记取的。这个“一心”,就是对教育的理解,对学生生命发展的理解。或者说,要有好的教育理念来做研发和运用的航标灯。

技术的成熟有个过程,好的教育理念的持有,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在这样的意义上,激进地大规模地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数字技术或人工智能,不一定能够带来主观想要的硕果。审慎地稳健地做一些数字技术或人工智能的运用,于学校教育而言可能更合适一些。

对未来宏观世界或科学技术的预测,大概率仅有极少数的思想大师或科学大师能够做到一些,多数人包括专家也只能是盲人摸象,因为我们多数人的智慧远远够不着大尺度时空里的未来。科学的柳暗花明,技术的峰回路转,各种突变,各种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一切皆有可能。我想说的是,与其对未来做猜想,倒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如何将已经到来的新技术更好地运用于今天的学校教育。我在王国维小学教育集团校长张建光的演讲里看到了光亮。张校长在讨论数字赋能教育时,提出了基于数字化的“基于潜能的个性化学习系统”和“差异化教学系统”。在杭十四中康桥校区,数字赋能让传统教学空间的物理边界消失了,师生之间新的互动方式成为可能,人工智能支持了学和教的强大适应性形式。这些实践都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