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6月30日 星期

无标题
各方观点

提升师生关系 回归教育本质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伍 宸

教育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在彼此信任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师生关系中,教育才能发生,在此基础上知识的传递才更有价值和有效率。因此,高效的课堂教学工作不能被冷冰冰和无生命的技术取代,技术只能服务于课堂教学,而不能主宰课堂教学。

这些年技术主义甚嚣尘上,遮蔽了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需要人与人之间发生关系的活动的本质内涵,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日趋紧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被各种精致的技术裹挟,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技术主义时代下的教育,我们需要进一步回归教育的本质,让教师成为教育活动的主导,适度减少课堂教学对技术的依赖,以更为和谐和充满人性光辉的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旋律。

课堂里要看到生命成长

□省特级教师、宁波滨海新城实验学校校长 刘飞耀

在谈论课堂时,很多人离不开分数。这种观点非常现实,也容易被接受,并不落俗,但分数不等于价值。课堂的价值在于对学生未来的影响,而非知识的单向度传递。为此,当我们谈论课堂时,还应该谈论课堂的情调,让课堂带给学生更多的期许、憧憬,留存美好的故事,听到拔节的声音。我们更应该谈论课堂的生命成长。生命的无价在于其有限且不可逆,课堂与生命的关系,就在于让人的生命更有保障,更加丰盈,在有节律的课堂里还原生命本来的样子——尚美、抱朴、爱智、弘毅:我们既要教育学生自尊自爱、自我完善,延展生命的长度;又要引领学生品味世界的美妙,感怀世间一切美好的相遇,拓宽生命的广度;更要和学生一起发现并展示生命的美好,让更多的灵魂得到碰撞,增加生命的厚度。这是课堂的力量,也是课堂的伦理。

热爱,比任何技术更有力量

□省特级教师、仙居县横溪镇中心小学校长 蒋丽萍

教育的本质,是处理好关系。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当这些关系都融洽时,学生的成长也就顺利了。特别是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上,教师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热爱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有效程度。

良好的课堂关系,是教师看见每一个学生,看见他们显露的或者深藏的长处和短处,特别是看到后进生的长处、优秀生的短处。倾听他们在课堂上的各种声音,分析其背后传递的深层信息。“看见每一个”“倾听每一声”,是良好的课堂关系形成的开始,是教育深度发生的前提。

良好的课堂关系,是教师欣赏每一个学生,欣赏他们的优点,哪怕这个优点很小很小,当它展现时,教师都应该满怀真诚地赞叹,如此,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会被激发。

良好的课堂关系,是教师接纳每一个学生,接纳他们的缺点、问题,甚至接纳他们的错误……只有好好接纳,真诚包容,才能让他们有机会改正缺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生命体,教师要理解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们多元的学习方式。

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被教师看见、欣赏、接纳、理解、尊重……他们对教师的热爱就产生了,对这位教师所任教学科的热爱也就形成了。热爱,比任何技术更有力量!一种包含热爱的学习内驱力被深度激发时,一种充满学习动力的课堂文化就悄然形成了。

聆听学生的诉求

□省特级教师、杭州江南实验学校教师 金明强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课堂,是师生共同存在的生命场。温暖的师生关系需要用心经营。实践表明,师生第一次在课堂上见面,“聆听学生的诉求”堪称首要准则。

许多年前,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第一次在课堂上与学生见面,我先请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白纸上写下一个词,概括他期待的课堂状态——诉求,写定后,不能再改。随后,每一个学生当众宣读自己的诉求,我负责在黑板上记录,每一个学生则同时记录其他同学的诉求。接着,我请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后选五个诉求,经现场统计,将居于前五位的词作为班集体的诉求。

居前五位的词分别是自由、幽默、高效、投入、充实。我请学生郑重地写在各自教科书的扉页上,而我则将其记在了备课本的首页。从此,这些诉求成了师生双方共同的课堂追求!

这结果,着实令人惊喜!这些词涵盖了对课堂教学的全面追求:教学内容——充实;教学效率——高效;教学态度——投入;教学艺术——自由、幽默。它们对课堂教学具有标杆意义。

从此,“聆听学生的诉求”成了我经营师生关系的首选准则。实践告诉我,当教师真诚地聆听学生的诉求时,基于尊重的信任与温暖便已产生。

好关系成就好课堂

□省特级教师、舟山南海实验学校长峙 小学校区校长 周燕娜

好关系成就好课堂,好课堂就有好关系。在当下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情绪管理者。如何更大程度地激发、唤醒学生自我学习内驱力并保持相对恒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是考察教师赢得学生信任、尊重的标准,其背后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任何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影响:鼓励的眼神、赞赏的掌声、和善的指正……师生正是在可触可感可见可听的交流互动中,生发出特别的情感,继而共同完成独一无二的课堂教学生成。包裹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知识技能也才能帮助学生从课堂走向未来五彩缤纷的生活。

情感推动注意 注意推动学习

□省特级教师、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钱金明

成语“爱屋及乌”就是情感迁移功能的生动描述,这种情感的迁移在教学中有其独特价值。《学记》中有一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学习本无预定的苦乐属性,孰苦孰乐具有动态特点:当学习满足学生需要时便有乐的体验,当学习不能满足学生需要时则有苦的体验;学生乐学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价值,应为我们教学所研究所追求;能否乐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引导——如何使教学活动既符合教学要求又能满足学生需要,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取决于我们的教学理念。

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教师多了解学生,多鼓励他们,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才会从内心深感学习的快乐。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开发他们的潜能,而开发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怀着愉悦的情绪进行学习,使学生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陶冶,使师生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交融。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