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江荣
建立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发布产业计量专家库、“光明计量”进校园、计量科普知识竞答、计量日主题活动进高校、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洽谈会、计量技能比武……近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各地市场监管局、计量技术机构、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围绕全球主题“测量支撑全球粮食体系”和中国特别主题“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向社会开展计量服务,宣传计量工作,科普计量知识。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计量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被喻为工业生产的“眼睛”和“神经”,也是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的重要技术基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现代先进测量体系的支撑,离不开高水平的产业计量。
计量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开尔文有一个著名结论,“只有测量出来,才能制造出来”。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秒”“米”基本单位的重新定义,带动了卫星导向、信息技术、精密测量等领域重大突破,推动了量值复现-国际比对-量值传递等体系建立,统一的量值应用促进了科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随着2018年开始的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计量单位全面量子化,量值传递体系逐步扁平化,在新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下,计量将越来越直接地嵌入现代产业体系全链条、全周期和全过程。实体经济关键制造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将越来越依赖制造业企业突破关键计量测试技术,通过实时在线精准测量保障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这为企业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创造条件。因此,在计量单位制量子化、扁平化的背景下,越来越需要围绕产业链构建计量人才链,提升产业人才更精准、更匹配的计量技术能力,以计量人才链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建设。
人才是第一资源。计量人才在支撑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发挥着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瞄准国际测量技术规则重构和产业变革方向,着力提升计量人才与产业匹配度,需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让企业成为汇聚计量人才的主战场。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围绕企业对精准测量测试的研发和技术需求汇聚国际计量人才和计量科技人才;要提供更多产业人才计量全链条培训和实训服务,在企业研发、设计、试验、生产等一线锻炼计量技术人才。二是要让高校成为培养计量人才的蓄水池。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要发挥计量扁平化的特征和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围绕产业领域,推进计量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型计量人才;要加强产教融合,围绕全产业链计量测试需求,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三是要让计量成为产业人才发展的快车道。要鼓励制造业企业创新岗位设置,探索聘任首席计量师、首席计量工程师,加强计量工程师队伍建设;要加快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制度贯通衔接,确保计量技术人才成长与发展没有“后顾之忧”。
量值定义世界,精准改变未来。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加快发展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提升产业体系计量人才队伍创新能力、供给能力和发展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注入强大动能。
(作者系中国计量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