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 晨
川西从不缺风景。4月,记者跟随“时代楷模”、杭州学军中学原校长陈立群来到凉山彝族自治州时,看到金沙江蜿蜒曲折,两岸山脉层峦起伏。向北而行,5月抵达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时,又见大渡河波涛汹涌,云层伏在山腰上,惬意自在。川西风光之美,是相机镜头无法复刻的壮丽。
1个多月的时间,陈立群前往3个州的28所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高中,看望在那里支教的浙江“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并为他们指点迷津。
“办法总比困难多”
今年春节期间,海宁市高级中学副校长赵杰收到了市教育局发来的通知体检的消息。原来是之前派去黑水县中学校支教的校长身体不适,他被选派为继任者,体检通过后将接替支教。
3月27日,赵杰从海宁赶到杭州后飞往成都,之后又花了5个小时才到黑水。黑水县城海拔约2350米,放眼整个阿坝州还不算高。可抵达后没多久,头晕头痛、睡眠困难等高原反应的症状就找上了门,再加上当地饮食口味偏油偏辣,赵杰很不习惯,2个多月来,他黑瘦了许多。
黑水县中学校位于山间的坝子上,面积较小,设施也较陈旧,全校只有262名学生和59名教师。可即使是如此小体量的学校想迅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难度也不小,赵杰有些担忧。
与赵杰类似,在川西支教的各位校长都面临着困境:虽然金阳中学已经建了新校区,可当镇海中学副校长邬小波来到这里时,发现交通条件和周边环境还有待改善;慈溪市观城中学副校长潘启超支教的布拖中学,不仅是初高中一体化,而且初中学生数量远多于高中,管理难度很大;在抵达泸定中学后不久,学军中学副校长方润根就遇上了“9·5”泸定地震;在壤塘中学支教的校长王晓东发现,学校生源流失严重,面临撤并危机……
“办法总比困难多!”从抵达的第一天起,他们就要解决一个个棘手的问题。
“接纳的基础是尊重”
“4月15日,高二(3)班第二节课,宽太卓玛想跟班学习,听朱磊老师的课。”……阿坝州若尔盖县中学校长、嘉兴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张建斌的手机群聊里时不时会蹦出类似的消息。这是“组团式”帮扶教育人才到岗后,为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而设立的“若中2022年‘新竹’结对交流群”。
去年7月23日,抵达若尔盖县中学后,张建斌进行了实地调研。在调研中,他了解了学校发展的基础与优势,也厘清了学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如何切实帮助这里的学校和学生,他的心里有了方向。
正如陈立群反复强调的那样,要聚焦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综合素质、学校管理水平4个方面的提升。“我们组建了专技人才共同体、各级帮扶工作专班和教师能力提升共同体。”在张建斌看来,学校原先的管理制度还不错,目前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
来了大半年,凉山州普格县螺髻山中学校长杨海荣的皮肤黝黑了许多,站在人群中,很难分辨出他是一位从浙江来支教的校长。
螺髻山中学占地304亩,教学楼、实验楼、学术报告厅等设施一应俱全,但在初期教学水平与硬件条件还不匹配。“我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情调研摸底,研究分层教学,初步拟定了学生综合发展的教育教学路径。此外,还实施了晚自习辅导改革,坚持晚自习时间不讲课。”杨海荣介绍,教改带来的成效很明显,如今不仅学生能安静地参加晚自习,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所提升,学校整体氛围从原来的松、懒、散转向有组织、有纪律。
“想让当地师生接纳我们,首先我们要理解尊重他们。”杨海荣说,民族地区的学生其实很聪明,他们虽然在学习成绩上有所欠缺,但聊起风土人情或畜牧业、农作物生长等内容,说得头头是道,“大家不过是掌握的内容与熟悉的领域不同罢了”。
有了这层理解基础,开展工作就容易多了。下一步,杨海荣计划加强帮扶校与受援校的沟通,增强东西部文化融合,将信任与支持辐射到教师工作、团队管理、学校建设等方方面面。
“让孩子的未来多一些选择”
从学军中学来泸定中学支教的英语教师陈志博是从县城考出去的大学生,相似的成长背景让他更加理解这些山里娃的处境。虽然支教时间只有短短一年半,陈志博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推动泸中教育向前一步。
“上学期,我带着高一(3)班学生尝试分层教学,探索个性化学习。”陈志博到任后不久,就发现学生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相较于东部学生更是薄弱。于是,他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开始教学改革,“我觉得比起那些顶尖的学校,这里更能发挥技术的作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再分配”。
从艾青中学来丹巴县高级中学支教的生物教师张璐习惯用日记记录自己的支教生活——
“2022年9月24日,第一次去学生家家访,心里五味杂陈。山路崎岖坎坷,学生是用生命来上学,我们是用生命在家访。希望丹巴的夜不要冷得那么快,雨不要下得那么大,至少等他们安好门窗……”
“2023年4月10日,今天收到了一名学生写给我的小纸条,内容是最开心的一件事。他说,上周的月考测试,生物考了50分,比去年期末考试整整进步了33分。看到学生的进步,我真心为他感到高兴。降低对分数的期待,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重塑信心才是我们工作的重心。”
……
除了写日记,张璐也爱和其他支教教师聊天,“每每聊起‘我们为何而来’这个话题,大家都很焦虑,担心时间有限,不能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条件,担心学校的教育理念来不及改变,相关机制来不及建立”。张璐说,但是大家都坚信,即使是有限的时间,支教也能给学生的未来带来变化,“因为只有接受过更好的教育,人生才能多一些选择,多一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