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6月13日 星期

以“两论”为指导,做教育新长征路上的奋进者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23中青一班一支部学员 陈 红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和《矛盾论》(以下简称“两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落到研究我国发展和我们党执政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来,落到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有效办法上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运用“两论”,就要将对“两论”的学思践悟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场景中,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战略考量中,放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回应中,学出坚定信仰,学出使命担当。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将“两论”的学习放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使命、省委省政府推进“两个先行”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新期盼中思考和关照,进一步学习领会实践第一的观点,进一步学习领会矛盾分析的方法,进一步学习领会正确的价值取向,勇于实践、敢于担当,在辩证统一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自觉以“两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强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两论”蕴涵的丰富哲学思想为我们强化思想、武装头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补给。要高度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把“两论”作为学习经典的必修课和入门教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增强用“两论”武装头脑强化思想的高度自觉性。要把坚持学习“两论”与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特别是与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在学习中着力解决对马克思主义的真懂真信真用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二、科学运用“两论”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认识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实践论》的核心思想和精髓所在。要坚持并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思维方法: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做到不回避、不绕道,全面把握、统筹处理各类问题。二是要准确把握工作实际,避免主观地、片面地、表面地看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抓住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有效破解当下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兼顾多元利益诉求,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三是要注重总结提升,及时梳理总结工作中形成的经验方法、案例教训,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中,不断提升干事创业的本领。四是要把握一分为二的观点,努力营造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科学运用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开创新境界,迈上新台阶。

三、始终以“两论”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领方向、检验实效。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秉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崇高的价值追求作为不变的初心,贯穿治国理政的各个方面。可以说,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主体和核心动力,既紧紧依靠群众,又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以群众获得感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两论”应当具备的价值取向。当前,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错综复杂,教育异化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我要学”与“要我学”之间的矛盾、重分数与轻育人之间的矛盾、“校内不学”与“校外补”的矛盾等,教育改革的难度和风险愈益加大。打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这场攻坚战,必须始终把牢正确改革方向,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面向人人作为价值追求,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做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孩子人生精彩的事情,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积极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在教育获得感上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