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翼、四堂联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有领头羊、主抓手、落脚点。
□余姚市教师进修学校 魏 伟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政治要求、重大举措和责任机制。余姚市教育系统结合实际,探索出了一条“一体、两翼、四堂联动”的思政教育路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五育”融合的优秀人才。
一、“一体”:强化制度保障,落实思政工作责任人
“一体”为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思政教育的制度保障,明确各校党组织是思政教育的责任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直接负责思政教育工作。
为提高书记抓思政教育的能力,全市教育系统每年都组织书记高端培训班、书记(校长)读书会、支部书记轮训班,引导他们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提升党建水平,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
二、“两翼”:抓好两支队伍,展现思政教育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还强调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青少年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县域层面应该从思政课教师这一抓手出发,重视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核心,多载体多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构筑强大的思政教育队伍,展现思政教育新气象。
因此,余姚市主抓“两翼”建设,上翼为市级层面宣讲团,下翼是全体思政课教师,这两支队伍是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助力思政教育行稳致远。在市级层面组建“舜教新语”宣讲团、骆柏林宣讲名师工作室、红领巾宣讲团等,承担了全市教育系统专题宣讲任务,并积极有效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培育了“浸润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景式教学”“主题式教学”等一批“姚味”十足、深受学生欢迎的思政教学品牌,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思政课教师工作队伍。
三、“四堂联动”:立足四大课堂,培养踔厉奋发新一代
1.畅通主渠道,夯实第一课堂
思政教研组集体备课,开设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入心入脑、线上线下结合的思政精品课、公开课、微党课,为学生提供会“行走”、能“解渴”、合“口味”的内容,提高释疑解惑的针对性和丰富性。成立“两中心一基地”,即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学科德育教研基地。实施德育导师制,把中小学德育特别是思政教育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2.唱响主旋律,活跃第二课堂
县域层面打造丰富的思政活动,如书记上党课、青年理论宣讲大赛、“讲红色故事,抒爱国情怀”青少年红色故事大赛等,全市教育系统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课程育人融进去、文化育人活起来、实践育人动起来的生动局面。
3.整合新资源,激活心理课堂
立足学生心理特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整合、应用和转化,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实现思政课堂与心理课堂的深度融合。比如,在余姚电台开设《家长学校》《名师面对面》等栏目;启动“知心家庭”建设,成立余姚市家长学院,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导师团;设立全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加强心理健康筛查和心理危机干预;等等。通过系列举措,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
4.依托云课堂,辐射全市学生
依托“红小之声”红色电台、中学生党校等特色载体,充分利用开学、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及“六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发挥全国红军小学、红色文化教育馆和革命历史纪念馆等红色文化资源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