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沈晓敏
面对日益复杂的世界,无论从学生个体幸福,还是从社会和谐、世界和平角度来看,教会学生如何建设性地应对冲突至关重要,具有深远意义。无论从创造安全校园的角度,还是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以及立德树人的角度,冲突解决教育都应在我国受到进一步重视,使之有机地纳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研究发现,解决学生冲突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学做冲突调解人。笔者曾与上海市桃浦中学合作开展了冲突解决教育的研究,并开设了两期同伴调解人训练营。
一、同伴调解人培训内容
(一)关于冲突与冲突策略的知识
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处理冲突的方式决定了冲突的结果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人们使用谈判和调解策略,可以发现、处理、解决问题的根源,形成实现双赢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平不是没有冲突,一旦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时,冲突应得到承认、处理和解决,使每个人都能满足其基本需求。一个成功的同伴调解人要具备的素养有友善、不持偏见、乐于助人、善于倾听、表现同理心、接受所有事实、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帮助冲突双方相互理解等。
(二)调解技能
1.识别立场和需求。调解人和冲突双方都要学会区分立场和需求,学习识别立场背后的需求并确保解决方案能够满足双方的需求。
2.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技能包含调解人概括总结所听到的事实信息、聆听情绪和了解情感、提出问题以进行澄清和理解、学会阅读和显示肢体语言。比如,告诉学生不要逐字逐句重复听到的内容,而要陈述所听到的事实并反映所听到的感受,然后提供例句和若干习题进行操练。
3.客观表达。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情绪、看法或主张,而不引起对方的不快。比如,给学生提供几组“指责对方”和“表达感受和看法”的例句进行比较,再提供若干“指责对方”的语句,让学生进行改写,以此训练学生遇到冲突时,不用评价性、情绪化的语言指责对方,而是客观陈述自己的感受、想法或需求。
(三)调解程序
调解程序一般包含六步。
第一步:开场,即同伴调解人介绍自己,以及调解过程和结束后所有人要遵守的规则,如互相尊重、不打断别人讲话、诚实、保密等。第二步:倾听故事,即冲突各方依次陈述,调解人积极倾听,以简洁而客观的语言概述双方诉说的情况。第三步:分辨立场与需求,即调解人通过与冲突双方讨论确定冲突的事实和各方的感受,让冲突双方换位思考,了解对方感受,同时确定他们各自的需求和共同利益。第四步:寻找备选方案,即调解人引导冲突双方将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都说出来。第五步:选择最佳方案,即选择一个能满足双方需求的折中方案。调解人可口头总结该解决方案,并询问双方对该方案的满意度。第六步:达成协议,即调解人对冲突双方都同意的解决方案进行确认,并确保双方都能有效遵守这个方案。上述内容共编排成7课时教学内容,最后进行汇报展演。
二、培训方式
同伴调解的教学以项目化学习为基本方式,结合讲解、操练、小组讨论、模拟调解、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建立理论知识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具体做法是:分8个四人小组,在第一天发给学生4个冲突案例,让每两个小组选择同一个冲突案例,然后运用3天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解决冲突的方案,参照提供的脚本模板来撰写本组的调解脚本,并进行演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轮流走进各小组进行指导。第三天下午,展演模拟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