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新闻聚焦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6月2日 星期

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
浙江积极探索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编者按:实施“四个融合”行动,是浙江高校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省委“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的重要抓手,也是浙江高校推进党建与事业发展“一融双高”的实践探索。2022年9月,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印发《关于确定高校党建“四个融合”行动试点单位的通知》,遴选出浙江大学等12所高校和绍兴市为首批试点单位。即日起,本报推出“书写高校党建事业‘融’文章”系列报道,关注高校党建工作的特色探索。

□本报记者 朱郑远

加快推动浙江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打造世界级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的现实需要。纺织产业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如何突破?高校党员教师如何有效助力产业提能升级?在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党支部会议上,这些难题都成为鞭策党员带头攻坚克难的动力。

近年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教授胡旭东带领团队与企业联合攻关,打造智能化的“数字车间”,通过创新纬编装备网络化集群生产技术,破除多源设备协同运行的壁垒,有效提升装备综合使用效能,使衣服也能“一键打印”,让“天衣无缝”变成现实。由胡旭东领衔完成的“高性能无缝纬编智能装备创制及产业化”项目还捧回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如今,在我省各高校,全面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已成为共识,各试点单位通过推动党建与教育事业、师生需求、属地党建、高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相融合的探索,全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促进党建与高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合,高质量党建正成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融入事业,打造引擎的“动力器”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的核心设备之一,作为光、机、电一体化的超大型复杂系统,面临着很多“卡脖子”技术难题。浙江大学相关团队,坚持10余年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突破相关关键技术,为高端光刻机的国产化研制奠定了基础。科研团队能吃苦、敢创新、勇攀登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将党支部建在项目团队上。

在浙大,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推进到哪里,党支部书记的领头雁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已成为常态。为保障党支部书记发挥领头雁作用,浙大还实现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浙大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校党委书记任少波表示。

教学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主业务”,也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工作的发力点。温州医科大学以学科建设、医疗服务、公益品牌为切入点,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孕育“肤生工程”、“明眸皓齿”工程、“生命之光”器官捐献等公益党建示范群,惠及超10万名民众,多平台延伸党建融合赋能效应;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提标攻坚”优化内部治理,聚焦“双高”建设的瓶颈和难点,由党员教师牵头,成立25个重点改革项目攻坚专班。

自“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融合”试点行动以来,浙大、温医大、金职院始终秉持“将符合条件的学术带头人培养选拔为教师党支部书记,把有条件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培养成为学术带头人”的原则,助推教师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和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使他们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同时,注重重大科研平台“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激活党支部书记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双融合、双促进中的中坚骨干力量,打造头雁领航的引擎“动力器”。

融于需求,打造引擎的“助推器”

“5G有多好用?”在宁波大学,师生们最有发言权。去年年底,宁大聚焦师生需求,正式启动了校园5G专网。优质的网络不仅给学校师生带来了高速的网络体验,更为智慧教育提供了无限可能。在5G网络的支持下,师生们在校园内都可以使用具备5G功能的设备终端和5G校园网,随时随地、安全快捷地访问公共网络、校园内网,畅享高品质教育资源。

需求是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我省高校党委始终以需求为导向,发挥党建的“助推器”作用。前不久,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大一学生黄雅琪在“我的商大”App上成功预约了和校长王永贵的餐叙。这顿餐叙还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诉说与倾听”。

这是浙商大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创新搭建师生共同成长的新平台新模式。“诉说与倾听”餐叙系列活动围绕学生学习深造、毕业就业等发展性需求和成长性需求开展师生互动交流,迄今参与人数超过1.3万人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问题2230个。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则通过延伸党建触角,让基层党组织在师生成长链的神经末梢发挥作用,凭借“党组织结对社团”“干部结对寝室”“校领导结对支部”等载体,塑造“师生需求问组织、问题解决靠组织、个人发展跟组织”的基层组织新形态。

融进属地,打造引擎的“加速器”

5月27日一大早,结束了一周课业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30余名在校学生,会同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的近10名流动党员组成青春助农采摘小分队,赶往镇上的王城农场开展助农工作。“蓝莓采摘难,双休日供需矛盾更突出。这支青春助农采摘小分队来得真及时。”农场主裘百兴递上水,连连道谢。

这一幕正是柯桥区与浙工大之江学院党建共建、赋能共生的缩影。上虞区委与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联合制定的“虞理共进九联建”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越城区委、元培学院党委校地融合师生服务中心”揭牌……绍兴市作为全省唯一全域开展“高校党建与属地党建融合”试点单位,持续探索高校和地方的链接点、共振点,推动实现党建统领的校地共促共赢。

“系统推进在绍高校与属地党建深度融合,全面形成‘党建统领、多元共建、双向融入、协同治理’的‘校地融合型’党建新局面。”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国海表示,将全力推动4所试点高校多措并举实现校地双向加强组织结对共建、要事校地共商、干部互派共育、资源整合共享。

“一院一品”的党建品牌在绍兴文理学院实施以来,“党建领航”“教育培优”等六大工程蓬勃开展,学校各二级学院党组织之间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党员的先锋模范责任显著加强。目前,全校二级党组织与结对街道100%完成了“校地党建融合”共建协议签订。

改革创新是义乌发展的主线,也是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治校的内生力。该校与义乌市委深化党建联建机制,以党建统领校地共建共治共享为主线,推进26个校地合作重点项目,探索出一条“资源更加融通、利益更加协调、运行更加高效”的校地协同发展新路。

融为一体,提升引擎的“稳定器”

5月26日,浙江师范大学党委组织全体二级党组织书记走进安吉余村,开展“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研学活动,追寻总书记足迹,追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浙江大地和浙江干部群众的深厚情感。

我省各高校既坚持把握好党的领导、发展方向等“大党建”工作,又持续落实好组织建设、党员发展等“小党建”工作,着力推动与高校内部党建工作体系相融合。浙师大还构建完善了三级党建责任制度、三级考核制度、三级联创活动的“333党建工作体系”。

中国计量大学抓住党支部书记这个“牛鼻子”,坚持“一把手”抓带动,基层党建述职评议工作持续“开考”。这堂现场述职、现场点评的年度“必修课”,让学校数百名党支部书记形成共识——“要想党建述职讲得精彩,关键靠平时工作”。

学生在哪里,组织就覆盖到哪里。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将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区,根据社区网格划分建立17个功能性党支部。同时,实施“党的创新理论、红色文化”进社区行动,通过“微课堂”“微宣讲”等载体,覆盖3万余人次。学生入党热情高涨不断,入党申请人在大一新生中的比例连续两年超过95%。

“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总结高校党建‘四个融合’的典型经验,找到党建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探索更多新载体、新平台、新机制,全面推进党建和事业融合发展。”省教育厅组织处处长陈钦林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