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俊宇 武召慧:育人不仅仅停留于课堂
我们是来自湖南土家族和苗族的一对教师夫妻。20多年前,抱着对浙江教育的向往,在大学毕业后我们一起来到龙游任教。作为普通的教师,我们没有什么感人的事迹,更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对处于青春期的留守学生而言,育人工作不能仅限于课堂,只有深入家庭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帮助他们。由于农村学校家长工作的特殊性,水泥厂、帐篷厂、瓦窑厂等地成了我们家访的场所。正得益于周末“拖家带口”式的家访,我们两人如今已经学会了一口流利的龙游北乡话。
离家千里,无法照顾年迈的父母,大儿子8岁时就学会独自坐40分钟的公交车去上学。一路走来,有困惑、有艰辛,但从未有过放弃。因为爱与责任,更因为自己也是大山深处农民的孩子,懂得乡村学子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当自己站在讲台上时,希望能当好引路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陪伴和激励,把学生们送到他们向往的地方。
20多年的耕耘,我们也收获了和学生之间无比深厚的感情。每当教师节收到来自各地的毕业多年的学生发来的祝福时,我们觉得,20多年的浙湘奔波是值得的。感恩成长路上所有的遇见,我们会永葆初心,不断前行。
沈 炜:给学生插上梦想的翅膀
计算机是我的专业,也是我们现在工作必需的工具,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技以人为本,我们应该使用计算机更好地为我们的国家发展服务,而不应该成为别有用心的人的“帮凶”。
20年的教学生涯,我送走了20届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一直在为国家、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我为那么多毕业生在不同的行业为国家辛苦奋斗而感到自豪,同时也深刻体会到国家、社会对跨界融合人才的巨大需求。
重任在肩,我们的学生应该有向星辰大海奔赴的目标。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给他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引导他们飞向正确的方向。
张土良:与时代同频共振
非常荣幸入选2022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激励。去年,我因“宁波教育”官微上几则台风停课通知的互动留言受到关注,有评论说我有着“有趣的灵魂”,有网友特意来围观,而我只是在特殊时期与万名网友“拉了拉家常”而已。
工作以来,一直在教育系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作为“5G冲浪选手”可能也积累了些许网感,懂得一些热梗,这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善于用网言网语去阐释抽象道理、表达家国情怀,体会网民的切实需求,激发内心的情感共鸣。我想,新媒体时代固然“内容为王”,但通过在评论互动中与师生家长平等对话,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主动倾听他们的声音,解决“急难愁盼”,才是最有人情味儿、最能够抵达人心的传播方式。
当下,虽然教育宣传工作的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但是我相信只要保持与时代同频共振、同向而行的初心,就一定能掌握流量密码,打通繁荣校园文化、彰显育人价值、实现思想引领的“最后一公里”。
罗盛教:36载育桃李,愿作春泥更护花
三尺讲台,一生情怀;培育桃李,作泥护花。罗盛教就像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就像一本大书,一言一行深深启发他人。
在36年的教育教学生涯里,他的心中只有学生,唯独忘了自己;他一直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每一道科学题目,精心设计每一份教案,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教学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信任。
他是学校工会主席,在与病魔作斗争的日子里,仍不忘学校的工作,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叮嘱工会委员:“最近老师们都还好吗?若有一些特殊情况,别忘了去慰问。”
他以顽强的毅力、乐观的心态,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多时间,不幸于2022年7月4日下午辞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做出了捐赠遗体和器官的决定,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一名“大体老师”。他是一个平凡的人,在教学岗位上默默地付出36载,无怨无悔。他又是一个不平凡的人,在生命最后时刻做出不平凡的决定。他的壮举,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缅怀、追忆罗盛教,回忆他的生平事迹,感受他向善向美的人生品质,学习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精神。
(执笔:义乌市苏溪镇初级中学副校长 陈雄斌)
姜周曙:为高校实验室安全躬耕不辍
36载高校工作,是教书人,也是干事人。“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问题真解决”是始终不变的初心。
实验室安全关乎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是高校安全稳定的底线,而化学试剂库则是实验室安全的“重中之重”,但如何“建好”和“用好”高校化学试剂库,却是长期的“硬骨头”。
历时6年,一边在实践中探索,建成闻名全国的高校化学试剂库,实现试剂配送回库和废弃物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数智化管理;一边研究标准,主编高校目前唯一的实验室安全建设标准——《高等学校化学试剂库建设标准》。作为教育部科研实验室安全专家委员会资深委员,参编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作为专家组长,参加教育部高校实验室安全年度检查;继而总结经验,主编《高等学校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手册》《中小学常用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手册》和《实验室安全通识》等3部畅销教材,参编《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参考手册》等2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岁月不负有心人。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工作分会授予“突出贡献奖”,被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评为首届全国“实验室建设与安全”一等奖,是对我过去工作的肯定与鼓励。在高校实验室安全领域躬耕不辍,是我对高校师生及科研教育最真诚的告白:以标准为尺,以规章为度,保证安全,才能致知格物,探索星辰大海。
袁恩忠:给山区孩子带来自信与快乐
“让孩子喜欢我的课堂,爱自己的学校,给山区孩子带来自信与快乐。”这是愿景,也是我的使命。坚守乡村教育23载,无论做教师还是当校长,我都深爱着这片土地和这份事业。
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成长为数学名师,我立志带好偏远山区农村小学青年教师队伍。我先后成立市、县两级名师工作室,培养多名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我带领学校30名乡村教师研究“精准教学”,开展生态劳动特色教育,编撰多门校本课程,学校教学质量跃居全县农村小学前列。
从数学名师成长为农村小学校长,我立志办好百姓家门口的农村学校。我多方整合资源,改善学校硬件环境,主动关爱留守儿童,建立奖学金制度,助力全校每名学生实现一个个小梦想。2022年9月,我还创新教师引育机制,成功引进4位名师来校支教3年,创办“乡村中国梦”教师工作坊,建立起“教授+名师+青年教师”梯队培养链,盘活了偏远农村小学教师培养机制,让学生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平凡的数学教师、基层农村小学校长,我将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和教师们一起,努力照亮农村学生前行的道路,在教育共富的道路上贡献出自己微薄的力量。
贾林义:做让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的教师
岁月不居,时光似水。眨眼间,走上教师岗位已有30余载。多年来,虽有为师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收获的喜悦。
我深知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所以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我积极树立并践行以生为本的理念,想方设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结合现实生活,循循善诱,和学生一起明理力行。从事自己喜欢的教育事业,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我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20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珍惜与一届又一届学生在一起的缘分。我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引导他们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做人,懂得感恩;鼓励他们多换位思考,让他们学会自我纠错,不断提高。
我一直认为,爱护学生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严慈相济、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基本品质。教师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去理解他们;既要从学生当下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又要着眼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大智大真、大善大美。
我庆幸,我一直是一个让学生喜欢、让家长放心的教师。
唐宝康:甘当“桥梁”,助力乡村振兴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2022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这给我带来了满满的能量、信心和决心,鼓励我继续前行。
4年多来,作为全省40余所高校派驻乡村振兴帮促村的一分子,我见证了全省教育系统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伟大实践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去年11月,浙江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牵头全省109所高校组建的浙江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在天台成立。联盟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人才、技术综合优势,持续擦亮浙江“三农”金名片,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为助力浙江在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推进“两个先行”贡献教育智慧。
浙江树人学院自2008年与天台县三州乡结对以来,学校领导多次实地考察调研,研究帮扶路径。在项目帮扶、智力帮扶、人才帮扶、科技帮扶、消费帮扶等方面,学校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形成帮扶合力;茶学教授、旅游学科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多次受邀赴三州乡,为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外籍专家参加“五洲共饮三州茶”活动,帮助天台宣传茶文化、和合文化;学生参加茶文化旅游节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彰显了我校师生对乡村振兴工作的支持和关注。
接下来,我将继续扎实工作,甘当学校与三州乡的“桥梁”,带领乡亲继续推进乡村振兴。
储张杰:为乡村培养留得住、 用得上的人才
被评为2022浙江教育年度影响力人物,我感到非常高兴、激动,因为这是浙江海洋大学对我的栽培与厚爱,更是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对我的支持、鼓励和鞭策。在此,我要向所有曾经帮助、支持过我的领导、同事,深深鞠上一躬,谢谢你们!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本人希望以此为契机,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心投身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工作,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作为一名长期服务基层的科技特派员,我将以发展高科技含量、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农业产业化为目标,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带动驻点及周边调整农业结构,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我将以浙海大为依托,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充分发挥农村乡土人才的作用,带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民技术员和农民企业家。
鲍明国:坚守乡村教育不言悔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教师,没有骄人的业绩和感人的事迹,只是做了一名乡村教师应该做的事。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个人的成长也得益于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因目睹乡村教育的落后,以及满怀对乡村热土的眷恋,大学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家乡。工作第一年我任教8个班级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虽然工作上、生活上异常艰辛,但是心里非常踏实和满足。我曾经在4所学校任教,一直坚守在乡村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我所任教的学校,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非常大,这些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关心。乡村的孩子非常纯朴,你对他们的点滴付出,他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若干年后还会时不时翻出当年的趣事,一帧一帧地还原当时的细节,让我们体会到为师的幸福与骄傲。守望乡村孩子,并与孩子们一起成长,是一种极致的幸福与快乐。
乡村学校工作环境、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更凸显乡村教师无私奉献、默默坚守的可贵。他们起早贪黑、任劳任怨,只知付出不讲回报。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令我钦佩,也成为激励我不断努力前行的精神动力。坚守乡村教育并与志同道合者一道同行,是我无悔的选择。今非昔比,今天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师资配备等都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更让我坚信,乡村不会永远是教育的洼地,乡村的孩子也可以享受优质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