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专版
本版新闻列表
 
2023年5月23日 星期

二〇二二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感言


王宏根:退而不休,初心永挚

非常荣幸能够入选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常山县天马第二中心小学规模较大,全校近1500名学生、90位教师,后勤事务繁忙琐碎,从课桌上的一颗螺丝钉到学生手上的纸张本册,都要负责教师一一经手。但是学校负责总务工作的教师只有一位,工作确实不容易。

2015年,我从总务主任兼科学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了。可我舍不得离开工作了一辈子的学校,舍不得离开相处了34年的集体,同时也想帮着总务处新接任的同事减轻点工作压力,所以现在我还是每天来学校,和其他在岗教师一样打卡上班,继续处理学校的总务工作,做好后勤保障。

分书、发书,维护劳动基地……没有报酬,我也乐意干,我有退休工资,不在乎这点酬劳。现在全校的学生都认识我,知道我是发书的教师,还是劳动基地的管理员,他们一见到我就热情地喊“王老师”,这是我最大的幸福。同事们都说我是“退而不休,精神高尚”,我自己倒没想那么多,我只是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力量服务我深爱的学校和师生。

王建军:办好人民满意的海岛学校

获评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我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39年来所获得的最有分量的一份荣誉。我由衷地感谢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以及浙江教育报编辑部对我的支持与厚爱。

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我们学校——岱山县大衢中学,属于我们整个行政团队和全体师生。因为在这里,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真诚相待的行政班子成员,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的全体教师,默默支持、携手同行的家长。通过大家共同不懈的努力,大衢中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连续几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同时也获得了岛内居民的一致好评。学校先后获得省标准化学校、舟山市文明校园、舟山市5A级安全学校、舟山市美丽学校优秀单位、岱山县先进集体等荣誉。

我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把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化作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并付诸行动,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勤勉工作、踏实做事,竭尽所能办好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学校。

石晓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技术工作者,石晓耀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也没有惊世骇俗的壮举,但他宽厚坦荡、乐观向上、率直真诚的人格魅力,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赞誉,忠诚担当、专业负责、默默坚持的职业精神,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

他是无私的教育人。从2004年我省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到2021年启动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作,他始终奋战在我省教育信息化前沿。在短暂的48年生命中,他的夜晚很长。深夜的校园里,有他不知疲倦带领技术团队守在一线处理故障,加班加点赶工的身影;黎明的灯光下,有他和团队伙伴一起分析项目方案,刻苦钻研的背影。他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真诚对待每一个身边的人,唯独对不起他自己。

他是有担当的教育人。作为省教育技术中心派驻直属国营企业的最初5人创业团队成员之一,他把企业视作自己的孩子,用真情呵护、用实绩培育。他引导和鼓励企业的年轻人信心满满地轻装前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业务骨干;企业遭遇困难时,他不离不弃,用疲惫的身子挑起了更重的担子。他用技术撬动教育公平,交出了一份共产党员的忠诚答卷。

2021年12月22日0时26分,48岁的生命定格在石晓耀钟爱的事业中。但他忠诚的政治品格、担当负责的奋斗精神、乐观向上的人格魅力、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留给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的精神财富。

(执笔:省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部主任 曾 隽)

冯伟群:以爱的初心奔赴美好教育

杭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的小山坡上有很多老树,粗壮的树干需要几个人合抱才能围得过来。它们就像一位位老人,见证了1986年8月,18岁的我到幼儿园工作后的成长。

记忆犹新的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日子。2020年的某一天,一名年近40的中年男子站在我面前说:“冯老师,我是你的学生,当年我们是全托,大家非常喜欢你……”偶遇第一届学生,我和那群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历历在目。我想,这就是爱,是我对事业心心念念的喜欢成就了美好教育。

记忆犹新的是老前辈的引领。24年前,老园长在退休前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幼儿园的理念是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发展。”于是,我在传承幼儿园传统保育特色的基础上,构建起生活学习课程体系,同时拓展到跨越围墙的博物馆之旅。我想,这不仅仅是传承,更是幼教人为每个孩子创造快乐且有价值的幸福童年而付出的爱与执着。

记忆犹新的是同事们的共同坚持。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市府幼从1个园扩展为4个园、2个早教中心,园区覆盖4个城区。我和同事们一起跨越难关,也度过了个人最艰难的时刻。我想,这就是坚持,坚持做自己执着的美好教育。

记忆犹新的是成长之后的思考。成为省特级教师以后,我常常思索还能做点什么?我积极参与援建,足迹遍布新疆阿克苏、湖北恩施、建德梅城、富阳春建、临安等地。我想,这是美好教育大业赋予我的责任。

我曾经立志,要将一生的时光都托付给这份阳光下最光荣的事业,如今我做到了: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教师、教师们信任的导师、家长们贴心的伙伴。

邢方方:陪伴让我心生温暖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喜欢我的“老班故事”。一名山区教师能够获得这样一份殊荣,能够通过《浙江教育报》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故事,深感荣幸。

首先,我想感谢学生,是他们的青春故事串起了我的教育生涯,是他们的青春故事充实了我的教学生活,是他们的青春故事让我有了一届又一届的“老班故事”。

回想过往的每一段岁月,回首班主任生活的每一个日夜,带给我的是美好的回忆,是温暖的情感,是对学生最长情的告白。

成长是最美好的回忆。22年的班主任时光,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点滴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闭上眼睛,我都能想起每一个学生从稚嫩走向成熟的样子。从高一到高三,从未有一丝懈怠的“槟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心仪的大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时期,在家上网课的“超哥”,夹着一只“火笼”(一种取暖工具)在村口顶着寒风学习,成了网红励志哥……

家校间存在着最温暖的情感。我一直认为“家校齐心,其利断金”,在一届届班主任工作中,我遇见了一群可爱的家长,是他们给足了学生温暖和大爱,让我们备战高考时没有后顾之忧,感谢他们。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班主任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陪伴,从白天到黑夜,从工作日到假期,在陪伴中看着学生成长、寻找教育契机,引导他们向上向善向美。陪伴也是我对学生最长情的告白。

李 碧:教育成就每个生命的精彩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育工作者,获悉入选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我倍感荣幸。从一个班的普通教师到一所集团校的校长,28年的坚守,缘于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情。感谢领导和同事对我的支持,更感谢家长、学生和社会的信任,是你们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

做有温度的教育、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是我的教育追求。新时代切实扛起教育共富路上的学校担当,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使命。近年来,我积极参与“山海协作”结对帮扶,为推动城乡教育均衡贡献力量。我带着团队加入温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乡村美育“空中飞课”行动,“承包”了山区一所学校的所有美术课,让农村学生感受到美术专业课的魅力。我以“互联网+教育”为契机拓展“山海协作”项目,在喜马拉雅开设《校长妈妈读书》栏目,坚持每天为学生读故事,3000条音频,涵盖700多个绘本故事、46本书,点击率超过70万次。我还连续多年为泰顺的孩子开设暑期公益夏令营,建设移动书屋、赠送书籍和上阅读课,让乡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点亮他们心中的梦想。

我坚信,我只是一道微光,但无数个我们汇聚在一起,就是璀璨的星河。教育是爱的传递,教育是成就每一个生命的精彩。能感受爱的孩子,必将会用爱回报世界。我将带着团队成员一起不负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努力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在与中国梦的同频共振中幸福绽放。

陈少华:做孩子们喜欢的“车间主任”

入选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我甚感荣幸和惊喜,这也是“21世纪车间”公益科普团队的荣誉。

孩子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希望,作为一线信息科技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创立“21世纪车间”公益创客空间,自掏腰包13万元购买教学器材,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公益科普上,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社区公益课,我只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爱科学的种子。每次看到孩子们渴求的眼神,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喜悦。3年来,因为社会各界对项目的支持和认可,有2000多人次获得了参加科普实践的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2022年9月,借助政协平台的优势,我们在“21世纪车间”的基础上,成立海曙区政协“童心梦课堂”委员工作室,建立科技服务志愿队,拓展3个科普阵地,创新公益科普课堂形式,采用“线上直播+主分会场互动”的形式,进一步提升了“21世纪车间”单次公益课的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现如今,我们单次活动的受益人数在200~500人次。我们还同时开展公益科普送教活动,将科学知识送进学校、社区、乡村。今后,我将一如既往、持之以恒,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开发孩子们喜欢的科学课程,继续做好孩子们喜欢的“车间主任”,为人民群众送去高质量的公益科普服务。

项香女:幸福坚守,幸运相随

从教40年,我一直幸福地坚守着。大陈岛是我教育理想起航的港口,轻松的教学氛围和学生自由的天性,让我的教育之舟有了动力和方向;台州市第一中学是我教育理念得以实践深耕的黑土,严谨的教风和浓厚的学风,让我的教学之路走得更加行稳致远。

一路走来,我经常会在某一个节点回望。初到大陈岛时,因自愿上岛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浙江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我觉得我何其幸运,在我之前,同样有大学生回到岛上从医或从教,为什么就我适逢其时?坚守教育初心,以从教为幸福源泉的教师何止千万,他们一辈子勤恳、一辈子乐业,为什么是我有机会获得劳模称号、拥有特级荣誉、享有正高职称,现在又成为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如今我确信,是四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始终站在教学一线,对教育、对语文教学的热爱让我变得如此幸福。因为这份幸福,拥有学生的真诚、家长的热望、同行的宽容、家人的支持、领导的信任更是我实打实的幸运。一路走来,我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幸福而幸运。

俞正强:保持善良,保持努力

获评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是我的殊荣。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是浙江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家园,总社以推动浙江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己任,以教师成长为指向,帮助教师和学校走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之路上。

我是一名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深受浙江教育报刊总社的帮助与激励。2000年前后,《浙江教育报》有个《新论语》栏目,我看久了也试着写,写了便投寄,不想竟发表了,之后是不断地发表,这给我带来了极大的热情。我常常对照自己投寄的原稿和报上发表的稿件,编辑老师的修改令我惊叹。2020年前后,总社的一名记者来金华采访我,她是一早从杭州出发,在金华火车站直接打的来学校,当天采访结束后又在校门口打的去了车站,几天后采访稿在《浙江教育报》上刊出。这使我坚信,浙江教育报刊总社有一群最敬业和最有情怀的教育媒体人。

感恩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对一名教育工作者持续不断的鼓励。我将团结每一名教师,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作为校长,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并且用教师的成长成就学生的成长。

宣国强:匠心筑梦,做最美职教人

获评2022浙江教育年度新闻人物,我感到无比荣幸和激动,这是对我工作的肯定与支持。我想,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奋斗在职教第一线的广大教师。

工作近30年,我坚持教育初心,坚守职教第一线,传承工匠精神,争做最美职教人。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作为职教人,我心怀匠心、教书育人、传技授艺,高标准要求学生做好每一件事,并把工匠精神渗透于教育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新一代“匠”人。

在学校,我身体力行,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决不放弃一个学生。所谓名师出高徒,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充电。正是在这种理念下,我学习了增材制造、智能检测等新技术。2022年,我参加了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增材制造项目比赛,与青年教师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时,我积极开展教科研,把好的做法教法发扬光大。

最后,我要感谢学校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正是你们的信任、鼓励和期盼,推动我不断向前。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