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季 颖
在一众应届毕业生求职者中,浙江财经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张姝琳更像是“取经者”。“我正在考研和就业间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办。”她说,希望通过参加这次招聘会找到答案。因此,面对上万个岗位、N个分区,张姝琳把求职的“第一站”定在了职业规划辅导站。
前不久,浙财大举办了2023届毕业生春季综合招聘会,吸引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移动、中信证券等260余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校招聘,提供了1万余个岗位,涵盖学校全部专业。据悉,当天初步达成就业意向的毕业生有700余人。
记者注意到,本次招聘会除了有应届毕业生参加,还有不少像张姝琳一样的在校生前来咨询、面试。“低年级的学生参加招聘会是一种良性循环,让他们提前感受招聘氛围,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帮助他们进一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描绘职业‘画像’,为未来就业做好充分准备。”浙财大学生处相关负责人说。
全程化生涯教育“起好步”
这段时间,2023届毕业生都在忙着投简历、找工作,但浙财大金融工程专业应届毕业生丁安娜却已经在为入职做准备了。去年秋招时,她已签约成为中信证券浙江分公司的管培生。事实上,丁安娜也曾像张姝琳一样在考研和就业间摇摆不定。于是,丁安娜主动向学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及时、专业的生涯指导给正处在迷茫中的她指明了方向,让她坚定了信心,最终决定先就业。
尽管是临时决定参加秋招,但丁安娜并不慌张。招聘会当天,她只投了4份简历,瞄准的都是与金融证券相关的岗位。“我很早就对未来的职业有了初步的规划,也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岗位。”她将这一切归功于学校全程化生涯教育。“大一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次职业测评,在辅导员的指导下,我制定了生涯规划;大二时,学校组织学生走访参观企业,进行职业体验,探索职业兴趣;到了大三、大四,学校开设专门的求职就业课,提供各类就业辅导,帮助制订个性化就业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的学习、未来职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但生涯教育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该负责人说,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学生制订职业规划存在问题与困难,且明显有“纸上谈兵”的现象。为此,浙财大打造了贯穿全年的“才赋生涯节”,构建了以“六个一”生涯唤醒与“四个一”生涯践行为依托的全程化生涯指导服务体系,针对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特点适时分类实施生涯决策,定期举办生涯体验周、求职训练营、生涯主题班会等特色活动,从而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其中,“六个一”指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聆听一场生涯讲座、进行一次生涯咨询、制定一份生涯简历、参与一次学长分享、践行一次生涯讨论、开启一次自我探索等生涯初体验;“四个一”指学生在校期间需走访一家企业、参与一场招聘会、完成一次职业访谈、参加一次实训实习等求职初实践。
得益于全程化生涯教育,浙财大学生大都早早进行了生涯思考,明晰了职业“画像”,并对标目标岗位提高专业技能和通识能力。招聘会当天,杭州解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招聘工作的戚女士随机抽出一份简历,就给出了优秀的评价,“从简历就可以看出,这名学生的职业规划很清晰”。
全方位就业服务“不断档”
4月12日14:00—17:00,杭州橙财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举办线下宣讲会;4月13日14:00—16:30,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线下宣讲会……打开浙财大就业信息网,就业日历最为醒目,可以查看本周和下周校内宣讲会的时间、地点,企业简介、招聘岗位等信息也一目了然。看到心仪的岗位学生还可以直接报名预约,便捷又高效。
针对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分布散、企业招聘信息多而杂等问题,去年,浙财大对原有的就业信息网进行了全面升级,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一键通网上就业服务。全新升级的就业信息网,主要包括就业市场、就业管理、就业调查、就业指导和就业办公5个板块,可分别以学生、教师、企业3个身份登录使用。
学生登录后,进入学生中心,页面上有求职中心、就业手续、就业服务等4个栏目。在求职中心栏目,学生可以在“我的简历”模块中完善个人信息,并一键自动生成个人简历,还能在“简历实验室”模块得到就业指导教师的线上简历诊断和优化建议。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就业信息网不仅服务于学生,还为用人单位提供从简历筛选到面试通知、网上签约的招聘全周期服务。
“升级后的就业信息网还是一个岗位精准对接服务平台,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人岗匹配服务。”该负责人说,用人单位在发布招聘职位时,需要填写工作城市、工作性质、需求专业等信息,平台会根据用人单位填写的信息将招聘职位自动分类,并把招聘职位和学生简历进行精准匹配,同步向学生推送职位信息。
浙财大还把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搬”进学生生活园区,在园区开设“吾·涯”辅导员工作室,给学生提供便捷的就业指导。在工作室,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校内就业指导教师面对面的生涯规划、职业测评等指导与服务,还可以参加“企业面对面”“学涯分享会”等活动。
据悉,近年来,浙财大毕业生去向落实率持续保持高位,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3年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