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 晨
“开始!”3月7日下午,当浙江省特级教师虞大明按下屏幕上的抽签按键时,杭州市萧山区长山小学24名语文教师的心“紧”了起来。他们的名字随机滚动,中签者将现场进行课堂展示。虽然教师们都观摩了虞大明的示范课堂,也在中午一同进行了集体磨课,但在结果没有确定前,他们的紧张感在等待中变得尤为强烈。
相较于其他教师,2年教龄的崔伊玲已经是“过来人”心态。当天上午,她和有着36年教龄的赵成栋被安排同上一篇课文——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的《跳水》。为了这堂课,她早早地开始准备,并不断磨课、试课。“我参加过两次语文教研专场活动。这次我作为试讲教师,上次我则是中签的‘幸运儿’。”崔伊玲直言,两次经历都有些“刺激”,但现场改课也让她收获颇丰。“借助学校‘无边界’教研活动,我可以和其他教师一起取长补短、抱团成长,同时也能看到专家们的风采。”
一直以来,教师平均年龄偏大、高段教师数量少、结构性缺编等是长山小学在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在这里,教师通常兼教两门科目,“语文是体育教师教的”不是玩笑话,而是客观现实。在校长俞波看来,如果能够打通学科、年龄,让新老教师同上一堂课,突破舒适区,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2021年9月,俞波在省教育厅教研室挂职结束后出任长山小学校长,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在挂职学习中经历的“现场改课”教研范式带到学校。“‘现场改课’教研范式是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带领团队创建的教研转型方式,该范式获得了2021年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我借鉴该范式创新推广‘无边界’教研,即采用跨年龄段、跨学科的方式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俞波说,“无边界”教研是活动的组织形式,现场改课便是让其葆有生命力的重要抓手。
和此前10余次的现场改课一样,俞波这次依然坐在第一排认真观看。“金超”,当屏幕上的名字确定后,在场教师的心这才“松”了下来。俞波告诉记者,抽签是整场改课的核心环节,每位教师都被深深卷入,即使没有被抽中,也要准备好上这堂课。“参与教师没有一个是局外人,他们都要具备上好这堂课的能力。”
“504班的同学们,你们好!我是金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跳水》……”面对新的学生、新的课件,虽然已有32年教龄,站在台上,金超还是觉得有些局促。原来,虞大明的课让他看到单元架构与课堂步骤的良好对应,以及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注重。加之当天中午的磨课,金超慢慢有了新的教学思路。“虽然我想将学习到的内容融进课堂里,但真正实践起来并不容易。”金超坦言,改课非常磨炼人,自己也在每一次的改课中得到了专业提升。
其实,不只是语文学科,长山小学已将现场改课推广至数学、英语、科学学科,并根据学科内容、专家安排调整改课的时长、方式。有意思的是,不论是哪门学科的现场改课,都会有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进来。
“为了让研讨随时发生,学校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建立了多个校本研修团队,如学科教研团等。此外,学校还设置了学科交流例会等来保障活动实施。通过常态化的‘静态’教研与不定期的‘动态’改课两种方式,推动教师们的专业成长。”让俞波感到欣慰的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无边界教研:农村小学校本教研的方式转型与迭代优化”已经成为2023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教师们也从开始的“不愿意”转变为后来的“不逃避”。“后续,我们还将把教研学科延伸至体育、美术等学科。让教研真正实现‘无边界’,让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活现场’,做‘真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