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 杜 娟
2022年年初,杭州市萧山区金惠初级中学在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李艳教授团队的指导下,系统地开展了初中生人工智能(AI)伦理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课程旨在让学生在了解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理解AI系统是服务于一定政治议程和利益相关者的,并不是完全客观中立的;能理解AI系统产生算法偏见的原因,能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课程从文化背景、平台软件、参考教材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本土化的设计。
一、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围绕数据、算法、算力和人工智能伦理核心概念,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结构。课程由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案例引入;围绕人工智能案例中的算法,通过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背后的原理及利益相关者,引导学生理解算法偏见;在此基础上展开AI伦理大讨论,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算法目标和数据集,对相关网站再设计进行讨论。
二、教学策略
1.以大概念为统领,以真实问题为驱动,开展项目式学习
课程初始“AI五子棋游戏”以生活中常见的人工智能场景引入,引导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3个概念——数据、算法、算力。课程最后的“网站再设计”主题,以一些网站中存在着不合适的内容这一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综合数据、算法、预测、伦理矩阵、算法偏见的内容,为相关网站设计全新版本。
2.以学生为主体,以科学原理指导实践应用,创新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辅助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探究中自主建构知识。如在“算法也有小心思”主题中,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最好吃的饺子”算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及算法的目的;在“监督式机器学习和算法偏见”主题中,学生通过“场景分析—原理认知—知识迁移”这一历程,透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深入理解算法偏见。
三、课程评价
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过程性评价中收集的资料有学生的活动表单、课堂评价表等;终结性评价采用测验、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度。6周的课程结束,问卷调查结果等显示,160多名学生对该课程较为满意,他们对人工智能伦理的认识程度有所提高,形成了较为合理、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