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月6日 星期

浦江:当劳动教育“遇见”上山文化


□本报记者 朱郑远 通讯员 楼 娟 潘雪燕

在前不久的金华市劳动教育现场会上,浦江县各中小学校展示出一批以上山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成果,引起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近年来,浦江县中小学以上山文化中的稻作文化、彩陶文化和聚落文化三大要素为核心,扎实推进“一校一品”劳动教育品牌建设,积极探索具有浦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

“通过‘一粒米的故事’劳动实践活动的沉浸式体验,学生们深刻感受到劳作的不易,粮食的可贵。”龙峰小学校长洪玉珍介绍。2016年以来,学校的劳动教育根植于上山稻作文化,开辟了龙娃生态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发了以“一粒米的故事”为主题的省精品劳动课程,开展了文化探秘、活动体验、学习探究等劳动实践活动,同时开设了将上山文化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稻作文化研学馆。在南苑小学,学校把水稻育秧、插秧、收割等作为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水稻收割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丰收的喜悦。

“目前,浦江县各中小学校都拥有自己的劳动基地。‘双减’以来,各校结合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课程,有着上山文化印记的特色劳动教育正在浦江的各中小学校园里生根发芽。”浦江县教育局局长陈建浦表示。

不仅是稻谷,在浦江的校园里,师生通过研究、学习上山文化中美的元素,还让穿越万年的彩陶,成为劳动教育的最好载体。

“我也能像上山先人一样制作陶器了。”“我的大口盆跟遗址中出土的文物差不多大小。”在浦江县岩头镇中心小学山石陶艺社团中,壶、碗、大口盆等由学生制作的彩陶随处可见。学校陶艺指导教师夏颖告诉记者,学校距离上山考古遗址公园十分近,经常会组织学生走进遗址开展研学活动,“研学结束后,学生们在陶艺教室里通过制陶工艺,复刻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回顾着万年前上山人用彩陶盛食宴飨的场景”。

同时,学校还依托彩陶文化,开发校本教材《泥与火的传说》,聘请专业陶艺师指导,形成了“艺术创作、劳动实践、审美提升”三位一体的陶艺特色教育体系。岩头镇中心小学校长何玉燕表示,在劳动教育课程中植入上山文化,更是将文化传承化成了“无声之雨”,滋润在学校课程体系的每一处缝隙里。

另据考古研究发现,上山人在“聚居”方面,同样占据领先地位。他们走出黑暗的洞穴,形成早期的聚落文化。浦江县实验小学循着上山先民的足迹,探究上山“家文化”,立足学校契约文化,创设了“小鬼有约”劳动教育特色项目与课程。浦阳第五小学的“五小家”项目化劳动课程及家庭亲子农场,郑宅镇中心小学的地方特色“食”课程建设……浦江各学校也正在以劳动教育为载体,浸润传承上山“家文化”。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