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教育展台
本版新闻列表
 
2022年12月9日 星期

建设城市新中心 奋进余杭好教育


□文 澜 穆 芝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推动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要求、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肩负着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的使命,余杭教育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聚焦“建设城市新中心,奋进余杭好教育”这一目标,精准发力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攻坚克难全方位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交上了亮眼答卷。

唱响党建引领“主旋律”

10月1日,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在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徐亮的见证下,正式成立“少年党校”“儿童团校”及“红领巾学院”,通过特色化的思政课程体系,创新开展儿童党史教育,全面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教育引导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成长血脉。

在余杭,这样的生动实践并非海创小学独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近年来,余杭区教育局坚定不移推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党旗在余杭区各级各类学校高高飘扬。

为提升学校党建水平,余杭区建立完善“局党委—镇街中心学校党组织—镇街公民办学校党组织”三级管理体制和联述联评联考机制,指导53个基层学校(单位)、幼儿园党组织顺利完成集中换届选举,6所新建校成立党组织,8所学校党组织增补书记(委员),将一批政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壮大党建工作队伍;抓好民办学校党建,完善4个民办学校联合支部,择优选派36名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指导员,实现了党组织在所有学校的全覆盖。

余杭以“共富优学”和“清廉琢玉”为抓手,大力推进教育系统清廉学校建设,全力打造清正教风、清新学风、清廉校风的清廉教育生态,良渚第二小学成功入选首批浙江省清廉学校建设示范校。余杭区在全省“童画廉心”活动中获8个一等奖,2所学校获评清廉杭州建设优秀实践案例,3所学校通过市清廉学校示范点评选,4所学校获评市清廉学校优秀案例。

以党建引领为“头雁”,以思政大课堂、大思政课程、家校共思政为“雁阵”的协同思政教育模式,如今也成了余杭教育系统的党建“拳头产品”。截至目前,余杭教育系统已开展“书记上党课”173场、“余教青年说”5期、“红色根脉”师生研学旅行103次,并评选出余杭区优秀思政课教师22名、杭州市最美思政课教师1人,选送国家基础精品课1人次。示范课和典型人物的选树,引领更多学校和教师深入探索思政教育。

此外,师生们还走进良渚博物院、杭州国家版本馆、新四军随军被服厂旧址等区内红色场馆,开展“开学第一课”“妙笔绘长征”等活动。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师生们对历史有了更透彻的感悟。而调动家长资源搭建的“两微一端”全覆盖的网络思政教育矩阵,更是构建了全时全域的思政教育场域,插上了技术的“翅膀”,让思政教育在余杭各校发挥了更全面更立体的影响力。

“五育”并举优成长

2022年秋季,余杭区闲林和睦小学迎来了第三届校园丰收节,学校“和美农场”收成不错,学生们沉浸在秋收的喜悦当中。就这样,通过在校园农场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实践,劳动价值观在每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和这所学校一样,在余杭区,让劳动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赋能成为一种校园常态。该区出台《余杭区中小学劳动教育行动方案》,着力打造“新中心 新劳动”品牌,探索具有“余杭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目前,余杭区共设有8个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实现学农、学工、学科全覆盖。以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根本点,余杭区实施了“润玉”德育、“阳光”体育、新劳动教育、“点亮”美育工程,开展了“五育”并举星级学校评比,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一校一品”为抓手,余杭区着力打造美术特色品牌。良渚杭行路小学基于非遗传统的“蓝染”特色、良渚第一小学传承良渚文化的“良渚文创”特色、良渚二小和太炎中学的“陶艺”特色等,都获得了广泛知名度。

今年上半年,余杭区首次推出小学生男子甲组校园足球超级联赛,26支队伍、400余名队员,激战180余场。将赛场搬到每个参赛学校,让喜欢足球的孩子们在熟悉的校园里就能观赏到余杭区校园足球最高水平的联赛。为打造校园足球特色品牌,该区还出台了《余杭区校园足球发展培优方案》,牵手浙江绿城足球学校,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优秀校园足球队伍。通过阳光体育工程的深入开展,今年,该区新增省市级以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9所,获评市校园足球工作先进区,市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抽测成绩位居全市第二。

余杭教育人坚信,立德树人要从娃娃抓起。针对学龄前儿童,余杭实施幼儿品德启蒙教育。2022年3月以来,余杭区开展“伢伢习德”系列德育创新活动,致力于培育会生活、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新时期余杭好儿童。活动期间,区内35所幼儿园将余杭方言和地方特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幼儿品德启蒙教育,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余杭地方特色文化的双重魅力,认定了闲林中心幼儿园、良渚西塘雅苑幼儿园等5个“伢伢习德”实践基地。7月,该区举行以“文明有礼、强国有我”为主题的余杭区“伢伢习德”品牌发布暨活动展演(幼儿园专场),直播点击量超10.44万人次,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高地,余杭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积极打造“数智余杭”新未来,在教育领域更是早早布局,推广人工智能教育。该区的AI夏令营深度践行PBL项目制教学,截至目前共开展7期,中小学生近1000人次参加;通过“AI校长培训”“AI导师培训”“AI教师培训”三级培训体系,累计培训人工智能教师200余人次。多年来,该区已培养出了一批优秀学员,累计获得国家级赛事赛项42个、省级赛事赛项138个、市级赛事赛项286个。余杭区也因此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试点区。2022年,海创小学、良渚第一中学被评为杭州市第二批数字创新(标杆)创建学校。

2021年以来,余杭先后有2项德育成果获教育部表彰。2022年,在浙江省中小学生艺术节、杭州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中,余杭艺术教育实现了新飞跃:在浙江省艺术节中获奖17项,其中一等奖6项;在杭州市艺术节中获奖99项,其中一等奖21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2023年,该区将继续开展“五育”并举星级学校“大比拼”,实施“体艺科技”奋进计划,聚焦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全域统筹促均衡

宽敞明亮的教室、超大的电子屏幕、护眼的灯光照明系统、可躺平的新型课桌椅……9月,良渚一小玉鸟校区正式投入使用,全新的学校迎来了430余名新生。本学期,余杭区共有19所新学校(幼儿园)陆续亮相迎来新生。

余杭以“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为出发点,坚持全域统筹,推动资源提质扩容,积极应对人口大量集聚带来的教育资源供给压力,确保教育资源保障到位,让余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上学、上好学、在家门口上好学”。

作为杭州城市新中心,余杭区每年都吸引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入学需求旺盛。该区统筹考虑人口发展水平、空间要素分布、城乡区域差异等情况,修编完善了《余杭区教育项目布点规划(2021—2035年)》,科学配置区域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投放资源。

余杭在学校与城市的有机结合、校园与街景的完美融合方面更是煞费苦心,把传统文化、童年记忆统统融入校园建筑景观中,让孩子们能诗意地栖息在校园里。瓶窑镇第三小学在环境创设中以良渚文化特色中的“水、城、玉”为灵感,学校外观以中国传统色——水墨色为主色调,加之以苍黄、胭脂红等色彩,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勾庄中心幼儿园南庄兜园区则在设计时紧扣孩子们喜爱的风车元素,建筑体块呈旋转的姿态,仿佛一个被风吹动的风车,建筑围合形成的中央庭院与风车中心呼应,孩子们在风车中央运动、做游戏,别有一番趣味。

据悉,2022年,余杭区投用教育项目19个,新增学位数13810个,超额完成省级民生实事项目、市级民生实事项目任务,其中省级民生实事幼儿园建设任务中学位数完成率234%、省级民生实事中小学建设任务中学位数完成率231%,市级民生实事教育项目个数完成率118.2%、市级民生实事学位数完成率123.3%。计划开工18个教育项目,实际预计开工19个教育项目。

校园建起来,后期的维护保障不能脱节。2022年,该区51所中小学校完成了暑期维修改造项目61个,实施项目总计金额达1.266亿元。同时,余杭精细开展设施设备采购,2022年完成规模化采购(触控一体机及配套、课桌椅、教师及学生电脑)、办公桌椅、空调、厨房设备、专用教室设备等常用设备及其他设备采购,进一步满足办学需求。

强师重教筑基石

杭州师范大学天空之城小学在引进省特级教师王伟文后,迅速明确了以“暖”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学校有了新的发展思路。

余杭坚持把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手抓人才引进,一手抓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有理念、有思路、有情怀、有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通过《杭州市余杭区高层次教育人才激励办法(试行)》,余杭向社会释放了最大的招才诚意。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21年以来,该区累计引进名师名校长135人;招聘新教师862名,其中全国重点建设高校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生179名,占比20.7%,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296名,占比34.3%。

外引内培,余杭进一步重视强化本土培养,创新培养机制,通过“新锐班”“精锐班”“领航班”对名优教师进行分级分类针对性培训,加快名优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构建了以岗位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区级名师、省市名师为序列的名优教师晋升通道。开展“领航名师班”、中青年后备干部培训、校长素质提升工程,派遣教师赴四川、新疆等地对口学校支教,到区内外重点项目岗位挂职锻炼……培养路径的畅通,使教师有了更多磨砺本领、一展风采的机会。

余杭坚持师德师风是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深入“区管校聘”改革,两年来解聘不胜任教师10余名;进一步规范民办教师管理,2022年共有7名教师回归公办学校,100%完成民办在编教师清理规范工作。目前,该区已建立完善了师德正负清单管理机制、师德师风专项督查机制,并持续在教育系统内推进“讲师德、讲责任、讲奉献”主题教育活动,“余杭好教师”品牌深入人心。

严管厚爱、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工作的积极性。余杭不仅建立了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全力提升教师地位待遇,还制定了《杭州市余杭区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强化编外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大刀阔斧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扩大学校人事自主权,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实现教师资格认定事项“跑零次”,推行三十年教龄荣誉证书在线申领等,落实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此外,在区教育工会的努力下,学校教代会工作日益规范,各校纷纷建起了“教工之家”“妈咪暖心小屋”等服务保障阵地,组织了各类体艺竞赛让教师的业余生活丰富起来。在余杭当教师,幸福感满满。

据悉,2022年新引培名师名校长547名,含特级教师5名。2023年,该区力争引培名师100名,新增市级及以上名优教师60名,力争2025年前建设领军领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40个,打造与杭州城市新中心匹配的省市一流的师资队伍。

合作办学强内功

余杭区仓前中学与杭州市翠苑中学同步开展同课异构,助力课堂提质;余杭区五常中学与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组建“青帆”班主任成长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余杭区黄湖镇中学与杭州第十中学联合推出以常态化项目课程开发,培养溪嶺好少年……一项项举措的落地,一次次同步交流活动的展开,展示了余杭区学校积极与名校结对的成效。

近年来,余杭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奋进计划,持续推行名校集团化办学,通过做实“西部富美”教共体、做强同法人集团化、强化“市域名校”合作、引进北上优质资源、争取“大走廊”集团化办学、深化名优高校托管等形式,不断丰富名校集团化内涵,拓展名校集团化外延,为新学校教学质量提质注入“强心剂”。

改变从内部开始,余杭17所优质中小学、幼儿园与17所西部五镇中小学、幼儿园组建“西部富美”教共体。对外,余杭牵手杭城优质教育资源,争取“大走廊”集团化办学,9所中小学、幼儿园与杭州优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名校集团化办学;同时,放眼高校,与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开展托管合作,挂牌高校附属学校(幼儿园)15所。余杭的眼光从不局限于省内,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优质教育资源也被源源不断地引进来,余杭的孩子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

为加速名校集团化建设,余杭也拿出了特别手段:提前将储备师资安排在名校跟岗,统筹经费用于名校集团化专项办学,依托浙江良径教育研究院和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开展“一校一策”指导……各校很快摸清了定位,明确了“名校长领衔”型、“名校领办、举办分校”型、“名高校托管”型等三个发展方向。

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余杭已初步形成了仁和片的“浙外系”、瓶窑片的“首师大系”、未来科技城片的“杭师大系”“浙师大系”“浙大教科系”“文澜系”“天元系”等多元化的名校集团化体系。预计到2025年,该区将打造50所省现代化示范标杆学校,公办高中省现代化覆盖率100%,义务教育校际优质均衡系数全省领先,优质学前教育覆盖率达100%、省一级幼儿园创建率达50%。

擦亮“幼有善育”金名片

“太幸福了,实实在在省下了一大笔教育开支!”本学期,杭州市余杭区绿城育华翡翠城幼儿园正式转为普惠性幼儿园,每月的收费从4000元降到了520元。该园作为省一级幼儿园,转型后收费降低了,但保教质量依然保持高水准,这让小区里的幼儿家长直呼满意。

去年以来,余杭区有序推进各镇街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与举办者、房产商、园长进行多轮反复沟通协商,完成转型签约。2022年,全区新增国泰西园幼儿园、绿城翡翠城幼儿园等普惠性民办幼儿园7家,增加普惠民办学位1620个,普惠率提升至90.14%。

为大力提升办园水平,余杭区采用“四会”推进、“四表”跟进、“四诊”提升的举措,即开好衔接动员会、指标培训会、整改反馈会、冲刺迎检会,设计4个创建阶段不同内容要求的自查与整改表。良渚杭行幼儿园(谢村园区)、人和幼儿园等19所幼儿园新评为省二级园;未来科技城海曙幼儿园、安溪幼儿园(新星分园)等7所幼儿园省一级在创,杭运幼儿园、苕溪幼儿园等3所幼儿园参评浙江省现代化幼儿园。全区优质园覆盖率达98.64%,居全市第一,全省领先。

作为浙江省首批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余杭在未来科技城海创幼儿园、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等10所幼小科学衔接实验点的基础上,成立37个幼小衔接共同体,初步形成“同心、同频、同行”的“学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儿童共同体、家园共同体”幼小衔接余杭样本。5月,该区成功举办浙江省幼小衔接推进会余杭区专场,全国30余个省区市的教师同步线上观看,直播点击量超5.2万人次。

2023年,余杭将咬定普惠目标,争取完成4家及以上的普惠园治理,通过拟定余杭区优质幼儿园管理手册,全面促进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并围绕四大类互助共同体,探索新时期针对性提高互助帮扶实效的机制及模式。

聚焦数字化改革助“共富”

余杭区东西部差异大,山区乡镇美术教育资源相对薄弱。该区瞄准全省推动发展“之江汇”艺术互联网学校的契机,建设“未来云校”。“未来云校”探索运用数字化改革的理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资源、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等方面实现优质美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助力教育共富。

目前,余杭区教育局打造的“乐学吧”数字化应用场景整体框架已搭建完成,是集一站式课后服务管理平台“乐托服”、作业管控平台“乐作业”、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乐云校”、研学资源地图“乐研学”、家庭教育未来场景“乐家教”等四大模块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整合多元应用,助力区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此外,制定《余杭区艺术互联网学校工作实施意见》和“未来云校”发展规划,健全教师考评激励,推动“未来云校”可持续运作。

眼下,艺术互联网教育教学已常态化开展,形成全区大课表,稳步推进教学。其中,特级教师章献明引领的名师工作室与丽水、金华等地学校每周开设名师直播大讲堂7课时。在课外拓展课领域,余杭整合社会各界优质资源,赋能学校开好艺术兴趣拓展课程,如引进杭州市儿童艺术团余杭分团落户余杭,面向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艺术课后拓展教学等。

依托“未来云校”,余杭区引入中国美术学院等优质资源,推动美育发展;结合余杭“良渚文化”“径山文化”“运河文化”“宋韵文化”等区域优质资源,积极培育“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特色,创建具有区域特色、体系化的课程资源库。同时不断提升“未来云校”的建设广度、深度,将“未来云校”建设与区内共建型教共体和跨地区教共体深入融合,推动新型美育共同体组建。目前,余杭区共有区内美育共同体7对、跨地区美育共同体5对。

打好“双减”攻坚战

作为杭州市率先推出学后托管服务的“杭州样板”,余杭在“双减”背景下将课后托管服务提质扩面。优化放学后托管“1+X+T”服务模式,率先实现区内义务教育公民办学校、幼儿园课后服务全覆盖。

余杭区完善放学后托管“1+X”服务模式,开出了足球、书法、绘画等50余门体艺类(X)课程。各校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良渚文化”“径山文化”“运河文化”等区域优质资源,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校本特色(T)课程。眼下,全区X课程学生参与率58%,位居全市前列。

制定《余杭区课后托管服务保障机制》,通过与杭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合作,将高校资源引入学校课后托管服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博士课程”、专家指导等形式多样的课程,通过大学生“晚托”小学生等方式,推动优质高校资源进学校、进课堂。

为有效缓解优质拓展课程师资不足难题,余杭区探索应用“同步课堂”平台,采用线上异地学校师资互援互助的形式,进一步拓展师资渠道,让优秀课程资源在全区范围内实现1对2、1对多同步共享。通过向培训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机构优秀师资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一年来,余杭区加强专班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推进,紧盯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重点,推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结合隐形变异违规校外培训治理、“地下”违规排查整治、预收费资金监管、培训材料和人员排查等各类专项行动,通过“地毯式”排查、“突击式”暗访、发布黑白名单等多种形式,对培训乱象重拳出击,进一步规范了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双减”以来,余杭区不断创新作业管理思路,推动减负提质增效。3月,凭借《数智赋能作业管理的余杭实践》,该区入选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作业改革实验区。围绕“数智赋能”,开展了作业数智化精准管理的区域探索与尝试。良渚古墩路小学以作业“AEI指数”的作业质量管理支持系统,对信息技术助力作业效能评价作出有效的探索实践;未来科技城海创小学创新建立了“海创AI课堂”学习与评价体系,形成课堂教学和课堂作业的精准评价……紧扣“数智赋能”关键词,全区各校逐渐打开作业改革新局面,在市优秀作业案例评比中共获得5个奖项,2个成果获浙江省优秀作业案例。

普职高发展驶入“快车道”

11月17日,杭州第二中学余杭学校(余杭第一中学)、杭州学军中学余杭学校(余杭中学)、中国美术学院生源基地(瓶窑中学)正式揭牌,这意味着又一批新的优质教育资源正式“落户”余杭。除了成立15个名校长、名师工作室,两校“落户”后的深度合作也备受家长关注:杭二中余杭创新班、学军禹志班将于2023年正式招生,师资均由杭二中、学军中学高标准配备。“这将推动余杭的高中走向人才培养的‘快车道’,让余杭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杭城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满足余杭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余杭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行政区划调整以后,对照城市新中心定位,余杭在省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数量还不够多。今年,各项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区教育局根据各所普职高的基础和特色,通过“一校一策”,名校、高校引领等方式,对重点学校加大扶持力度。

杭二中余杭学校和学军中学余杭学校,通过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启动教师专业培养模式,积极推进特级、正高级教师学术引领,名优骨干教师提升优化,青年教师沉浸式培养的多元化教师发展模式,阶梯式推进教师生涯全周期培养,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软实力。

“学美术体育,到瓶高;考美术体育名校,到瓶高;体验人工智能,来瓶高”深入人心,瓶窑中学有体育、美术、人工智能三大金字招牌,可以预见的是,借力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3所高校资源,三大金字招牌将越擦越亮,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此外,浙江工业大学与余杭区教育局签约开启余杭职教高地项目建设,其中一大亮点便是以长学制人才培养项目的突破为重点,联合省内知名高职和职教本科院校,共同探索中职、高职、职教本科、普通本科院校联合的“3+X”人才培养余杭方案。

普职高发展势头如火如荼,教育奋进带来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2022年,余杭区高考本科率高出全省平均值20个百分点;高职考本专科上线率达90.3%,远超省市平均水平;2022年普高学校各年段的期末学科质量成绩在均分、一段率上均高出杭州市同类型学校;一年以来,全区中职学校师生累计荣获150余项市级及以上竞赛荣誉,良渚职业高级中学与闲林职业高级中学教学成果分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其中良渚职业高级中学教学成果《良渚文化宴》获得角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入场券”。

织紧织密“护校安园”责任网

4月13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来袭,余杭区仅用7个多小时顺利完成全区所有在校师生核酸检测工作,检测率100%。快速、高效的疫情防控,得益于余杭区教育局成功破解了核酸检测医护人员紧缺难题。4月5日,区教育局组织区内366名校医(保健教师)参加线上线下的核酸采样专业培训,并结合属地实际情况,统筹校医、第三方、社区医院力量协同联动推问题解决。截至10月底,全区教育系统“无疫校园”创建达100%。

近年来,余杭区提质扩面深入开展“护校安园”行动,联合镇街部门,持续推进交通安全护学、食品安全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等行动。

每年开学前,余杭区教育局都会根据各校学生放学乘车的实际需求,对接属地镇街、区交通运输等部门,制订个性化出行方案,方便学生上下学乘车出行。2022学年,新增优化学生专线公交线路11条,新增服务6所学校1308名学生,切实解决部分学生上下学交通出行难题,并在上下学高峰设立“护学岗”维护交通秩序。同时,积极推进“交通治堵学校”建设。推荐20所中小学作为2022年全市上下学时段治堵工作扩面学校,积极探索出一系列易操作、易复制、易推广的治堵模式。10月,海辰小学、中泰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作为城市交通系统化治理学校顺利通过市治堵办验收,相关经验与做法得到充分肯定。

为守护师生舌尖安全,余杭区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20家大宗食品供应商,落实供应商人车备案制度,加强学校验菜和索证索票管理等举措,进一步规范食材配送,严把食品安全质量关。今年,余杭区首次开展校园后勤管理人员跟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双线跟岗,为12个镇街中心学校提供一带一学习指导机会,提升了全区中心学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促进了属地食堂管理水平。

今年,余杭区扩面完成全区257个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建设全覆盖,以数字化智慧监管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切实保障全体师生舌尖上的安全。相比阳光厨房,智能阳光厨房从单一的“后厨可视”升级到可感知、可监控、可识别、可抓拍、可示警的互联网监管。

同时,余杭坚持以晾晒促整改、以督办促落实,通过每日滚动检查、公开“晾晒”整改情况,进一步压紧压实学校安全责任,确保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落地落细,建立起“一校一册”风险隐患底数清单和“一校一案”风险闭环处置办法,实现校园安全隐患动态清零,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

①余杭区举行“伢伢习德”品牌发布暨幼儿园主题活动展演

②余杭区全面开展中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共开设55个暑托班,1594名学生参与

③11月8日,杭州市委常委、余杭区委书记刘颖向师生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④2022年余杭区优质园覆盖率达98.64%,位列全市第一

⑤杭州第二中学余杭学校、杭州学军中学余杭学校、中国美术学院生源基地(瓶窑中学)正式揭牌

⑥闲林中心小学上和路校区于2022年8月投用,整体建筑设计采用宋韵风格

⑦余杭区海辰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劳动教育

⑧闲林职业高级中学语文教研团队在杭州市教科研学术节暨长三角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论坛上进行展示

⑨余杭区人工智能教育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设科创课程

⑩瓶窑中学作为中国美院生源基地积极打造美术特色品牌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